中国社会史学会、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主办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与会者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这一主题,总结了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同时反思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与会者认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历史学研究中成就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这一点基本上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也存在理论创新不足的问题,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建立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是今后深化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会议再次讨论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社会史研究“碎片化”问题。多数学者认为,“碎片”本身不但不可怕,而且很珍贵,历史研究就是要将“碎片”连接成“整体”。但是,不能将“碎片”连接成“整体”的“碎片化”则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它与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素养有关,并非社会史学科本身的问题。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缺乏批评,更无法做到跨学科,从而质疑社会史学科的发展和成就。对此,一些学者从中国史学自身的传统,从历史人类学的学术追求,从社会史如何迎接来自文化史、环境史、生态史和人类学的挑战并实现新的综合等角度进行了回应。会议还对如何开展当代社会史研究进行了交流,对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碑刻、谱牒、档案以及俄文、满文、日文、蒙文资料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