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08年11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

2011年04月22日09:56

  2008年11月,我办共审核、审批了125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结项材料,其中60项成果质量较好,准予结项,结项率为48.00 %;64项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暂缓结项;1项成果存在抄袭剽窃现象,予以撤项。在准予结项的60项成果中,等级为“优秀”的有10项,占16.67%;“良好”的有36项,占60.00%;“合格”的有13项,占21.67%;“免于鉴定”的有1项,占1.67%。
  一、基础研究部分优秀成果介绍
  1.《中国道教思想史》。这项成果由四川大学卿希泰教授主持完成,属宗教学重点项目,共215.3万字。该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道教思想史的全貌和道教教义思想的文化渊源、发展规律、具体内涵及其本质特点作了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实现了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的突破和超越,是道教学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填补了我国道教思想通史研究的学术空白”。
  2.《河南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这项成果由河南省社科院蔡万进研究员主持完成,属语言学一般项目,共120万字。该成果系统整理了河南出土的先秦古文字资料,并作了深入详实的研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是近年国内外同类研究课题中最好的一部著作,反映出作者在甲骨研究方面功力很深,为学者研究提供了最为完整的甲骨资料,为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了品类齐全的古文字资料,极有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3.《唐—辽—南诏大理——南宋密教考古研究》。这项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罗炤研究员主持完成,属考古学一般项目,共25万字。该成果从考察佛教遗存实物入手,结合对历史文献和佛教经典的分析,对唐宋时期包括南诏、大理和辽代的中国佛教密教进行了专题研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是“中国佛教考古从形态研究向题材研究、从基础研究向纵深研究转折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中国佛教史特别是密教史及密教考古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
  4.《唐宋词的形式与艺术发展史》。这项成果由暨南大学邓乔彬教授主持完成,属中国文学一般项目,共95万字。该成果对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作了系统梳理,以文化范畴统领唐宋词发展的内在脉络,按照唐宋词自身的艺术规律,清晰地论述了唐宋词艺术演变的历史进程。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篇幅宏大,内容繁富,对唐宋词的艺术发展史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和深入细致的论析,是一部富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金量的力作。”
  5.《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这项成果由阜阳师范大学王启才教授主持完成,属中国文学青年项目,共30万字。该成果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汉代奏议发展的脉络,总结了奏议文体的功能、文学特点。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不仅首次对汉代奏议作了系统研究,而且对奏议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开掘,对汉代奏议的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体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二、应用对策研究部分优秀成果介绍
  1.《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与两岸共同市场研究》。这项成果由厦门大学黄梅波教授主持完成,属经济理论一般项目,共24万字。该成果在全面、系统回顾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岸贸易、物资、人员流动、技术合作与生产合作的现状,科学论证了两岸建立新型经贸合作机制——两岸共同市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就建立共同市场的具体环节与程序进行了深入探讨。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节约型社会论》。这项成果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教授主持完成,属经济理论一般项目,共45.8万字。该成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已有的节约理论作了有益探索和系统梳理,尤其是对马克思的节约理论作了发掘,围绕节约型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观点,在实践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是一部具有理论深度和新意的著作”,“拓宽和提升了对节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增添了一部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小康社会人的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这项成果由辽宁师范大学常若松教授主持完成,属马列·科社一般项目,共32万字。该成果把人的心理健康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中去研究,系统考察了小康社会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问题,对加强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等提出了一些对策。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对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4.《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这项成果由四川外语学院雷莹教授主持完成,属马列·科社西部项目,共16万字。该成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创立的体现不同斗争历程的革命精神作了梳理,深刻阐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论述了革命精神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继承与发展。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具有正确的理论导向,科学性突出,论述严谨,对于国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于中共党史党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5.《增进党内和谐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这项成果由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黄明哲教授主持完成,属党史·党建一般项目,共35万字。该成果对党内和谐作了界定,论述了党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总结了历史上的相关经验教训,重点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增进党内和谐的若干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党内和谐问题作出系统描述、阐释、分析和概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党内和谐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建设理论和学说,填补了党内和谐理论研究的非系统性空白,对执政党建设专业学科建设有基础性贡献。”
  三、暂缓结项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月共有64项成果因存在不同问题暂缓结项,需要按照鉴定专家意见修改后报我办备案复审或重新申请鉴定结项。在这些成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理论深度不够,描述多,分析不深入,观点不突出。约有34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二是整体性不强,结构松散,各部分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约有25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三是一些观点或表述不准确,对成果中的重要概念未给出清晰的界定,存在概念混用等情况。约有24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四是实证研究不足,样本选择缺乏代表性。约有20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五是注释欠规范,体例不统一。约有20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六是研究主题不突出,或偏离主题。约有16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七是文字粗糙,存在重复、错漏之处。约有16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八是应用对策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约有13项成果存在这方面问题。此外,还有一些问题虽不普遍,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质量,比如,标题设置不够合理;研究视野不够宽广;研究思路不够清晰;研究范围不适当缩小;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等。
  四、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组织成果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本月成果验收工作中,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央党校科研部以及天津、上海、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贵州等省市社科规划办在成果鉴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办的规定时间组织鉴定,认真执行双向匿名,有力地保障了鉴定结项工作顺利进行。其他管理机构的成果鉴定结项工作总体较好,但在遵守鉴定审核时间、统计分数方面仍存在疏漏,例如:
  广东社科规划办有6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4个月;
  湖北社科规划办有4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4个月;
  江苏社科规划办有4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4个月;
  山东社科规划办有3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7个月;
  全军社科规划办有2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为6个月;
  广西社科规划办有2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5个月;
  云南社科规划办有2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6个月;
  青海社科规划办有2个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5个月。
  教育部社科司有5个项目分数计算错误。
  五、成果鉴定专家信誉记录
  参与本月验收成果鉴定工作的600多位专家,绝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履行鉴定专家职责,其中有13位专家因鉴定态度认真负责,评价意见客观中肯,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准确具体,被记入我办“成果鉴定工作信誉良好专家档案”。他们是:
  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3人):北京大学董学文、巩献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石亚军教授。
  中国社科院(1人):宗教所吴受琚研究员。
  军队(1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邵维正教授。
  北京(1人):首都师范大学王小琴教授。
  山西(1人):山西省委党校吴敏教授。
  江苏(1人):江苏省委党校周安伯教授。
  湖北(1人):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
  广东(1人):广州体育学院许永刚教授。
  海南(1人):海南大学邹立刚教授。
  重庆(1人):西南大学张新民教授。
  贵州(1人):贵州省社科院胡晓登研究员。

(责编:陈叶军、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