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10年2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

2011年04月22日11:04

  2010年2月,我办共审核、审批了200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结项材料,其中,147项成果质量较好,准予结项,53项成果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未能结项。
  一、《成果要报》编发及批示情况
  今年1—2月,我办共编发22期《成果要报》,截至目前,已收到中央领导及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15件,其中中央领导批示8件,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7件,具体篇目及项目负责人如下:《重视三个“强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识化”》(第1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同志;《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第2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节能与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能源战略调整思路和政策建议》(第3期),项目负责人为厦门大学林伯强同志;《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第5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同志;《探索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第6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陆立军同志;《依托军地联合培训机制、加强中高级领导干部“联合应突”培训》(第7期),项目负责人为国防大学王朝田同志;《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第10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石亚军同志;《我国社会矛盾自我调节机制的构建及其对策建议》(第11期),项目负责人为清华大学薛澜同志;《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建议》(第16期),项目负责人为华中师范大学项继权同志;《大国崛起中需保持平和心态》(第19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杨雪冬同志;《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20期),项目负责人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陈时兴同志。
  二、结项成果选介
  总的看,本月验收的初审项目成果绝大多数质量较好、学术规范性较强,推出了一批实践意义较强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厚重的基础研究成果。尤其是不少青年项目承担者治学严谨,展现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提交成果质量较好。147项成果予以结项,结项率为73.5%,鉴定等级为“优秀”的有16项,占结项数的10.88%;“良好”87项,占59.18%;“合格”40项,占27.21%;免于鉴定4项,占2.72%。共有32项获省部级社科类优秀成果奖,有1200多篇阶段性成果公开发表。现选取部分优秀成果进行简要介绍:
  1.《敦煌北朝石窟美术史研究》。这项成果由敦煌研究院赵声良研究馆员主持完成。该成果对敦煌北朝石窟美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包括洞窟型制及来源问题、彩塑的样式及大致源流、壁画中西域式与中原式人物画问题、故事画与山水画的发展特点及壁画的制作规律、洞窟的装饰规律及各时期的特征等。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立足于现实材料,不发无根据之言,不作凭空泛泛之论,客观平实”,“能站在学科前沿,全面审视中外学者的相关成果,认真总结以往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可看作是敦煌美术史研究的一个新突破、新进展”。
  2.《战国楚系简帛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研究》。这项成果由中山大学陈斯鹏副教授主持完成。字词关系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课题,也是近年来汉字史和汉语史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该成果选取出土战国楚系简帛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字形和语词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描写了楚系简帛文献在字词对应方面所呈现的复杂关系并对其中的规律性进行了概括总结。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首次较为全面深入地进行汉语断代分域语料的字词关系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出色地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新见颇多,论证严谨,是古文字研究的一项优秀成果”。
  3.《农村机构改革与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这项成果由广东商学院叶祥松教授主持完成。“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将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行农业上的产业化、市场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4.《不动产征收法律制度研究》。这项成果由烟台大学房绍坤教授主持完成。该成果以我国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为基础和切入点,系统地对不动产征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完整的不动产征收制度理论框架体系。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取得了较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构建了我国不动产征收的法理体系和法制框架,对完善我国相关理论和立法、解决征收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5.《网络信息生态评价体系与保护策略研究》。这项成果由北京大学周庆山教授主持完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建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政府急于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学术前沿,该成果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基本矛盾及生态系统危机,构建了网络信息生态评价框架,提出了网络信息生态保护和良好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策略。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材料翔实、引证规范、论述深刻,是近年来该方面研究的集大成者,是具有新颖性、系统性的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
  三、验收结项成果的课题组研究情况
  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课题组治学严谨,遵守基本学术规范;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很多课题承担者学术功底扎实,甘于坐冷板凳,树立了良好学风。
  北京大学段晴教授主持完成《于阗佛教史研究》项目最终成果《于阗·佛教·古卷》,根据新发现的佛教梵语、于阗语及汉语材料,从历史语言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若干重要的于阗古代佛教文献和世俗文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鉴定专家指出,“《于阗佛教史研究》项目专业性很强,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夫和古文献谱系知识,还需具备佛教方面的素养。项目承担者不仅参考了海外学者的英译文本,而且还对照原文自己重新进行了翻译、解读,这种认真治学的精神令人钦佩”,“作者的研究方法,即对于手抄写本的转写、翻译,尔后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纠正以往的错误,这是国际学界进行写本工作的通行方法。从事写本工作非常艰辛,由于写本年代久远,缺损、漫漶等必不可免,加之传抄过程中的讹误,更使得写本的释读困难重重。作者深谙文献学的方法,将这一工作做得准确规范,彰显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厦门大学胡旭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青年项目《先唐别集叙录》,该成果对先唐1019部别集在文献中的著录以及在后世的流传与重编刊刻情况均加以叙述,材料丰富,体例准确完备,使用19条凡例,对叙述的体例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在其后的叙述中能够严格遵照凡例的规定,使得全书的写作规范有序。鉴定专家指出,“作者态度认真严谨。成果内容丰富,篇幅巨大,工作量繁重,涉及的人名书名极多,前人在著录时往往会出现错误。成果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全书错漏较少,而且能够对前人的错误有所纠正”。
  本月审核审批的200项研究成果中,修改复审的有36项。复审项目课题组修改态度认真,能够虚心接受专家意见,均对成果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进一步提高了成果质量。如,《转型期政府行为与政府社会性规制变革研究》项目课题组在修改过程中认真分析、梳理了专家的鉴定意见,对成果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和深化,态度认真。课题组在《修改说明》中提到“鉴定专家的意见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研究课题的结构、内容与细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有利于项目研究的深化,对今后开展研究工作很有帮助、很有启发。”此外,课题组还对我办成果验收工作予以较高评价“非常感谢全国社科规划办精细的工作作风与严把结项关的做法,非常感谢鉴定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
  四、本月未结项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月53项成果未能结项,未结项率为26.5%,其中有46项需要修改后复审,有1项需要修改后重新申请鉴定结项,有6项因研究周期过长或质量较差被终止研究。这些成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概念界定不清。例如,《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对“兵团人的核心价值”与“兵团精神”、“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等概念及其内涵缺乏明确界定;《西部地域文化心态与民族审美精神》成果主要分“西北篇”和“西南篇”两大部分,但在具体论述时对“西北篇”和“西部”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区分也不明显。
  二是紧扣题目不够。例如,《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未能紧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缺乏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因而缺少针对性,创新理念中也未体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新时期黔北作家群及其成因研究》,扣题不紧,有些内容游离主题。
  三是实证研究不足。例如,《所有制绩效问题研究》的数据分析全部是二手资料,缺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实证调研;《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发展互动研究》,理论演绎式的解释多,实证调查不够,特别是涉及西藏、云南、贵州等省区的研究极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的广泛性。
  四是文献引用不规范。例如,《彝族古代文论研究》,在引述古今中外文献资料时多不注明出处,也没有随文注释,且仅有的十多个注释中大多数都不规范;《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译著研究》对部分资料来源缺乏说明,参考文献排序混乱。
  此外,有的成果统稿校对不仔细、文字错漏较多,打印粗糙;有的对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五、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机构组织成果鉴定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本月成果验收工作中,北京、河北、吉林、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西藏等省(区、市)社科规划办以及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在遵守鉴定时间、执行双向匿名鉴定、专家遴选、分数核算等方面均严格执行我办有关规定。贵州省社科规划办在认真做好成果鉴定各环节工作的同时,撰写的审核意见清晰有条理。
  有个别单位项目鉴定和审核时间超过我办规定期限,长达4个月以上;个别单位组织鉴定工作不够规范,未做好专家回避、分数计算错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较多的两个规划办,我办已去电提醒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六、成果鉴定专家信誉记录
  参与本月验收成果鉴定工作的近1000位专家,绝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履行鉴定专家职责,其中有31位专家因鉴定态度非常认真负责,评价意见客观中肯,被记入我办“成果鉴定工作信誉良好专家档案”。名单如下:
  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4人):中国人民大学岳树民、张研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骏教授。
  陕西(3人):陕西师范大学韦建国、金延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王健教授。
  北京(2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树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时立荣教授。
  辽宁(2人):辽宁师范大学刘凡夫教授,大连海事大学冯文华教授。
  上海(2人):复旦大学陈尚君、郑利华教授。
  江苏(2人):南京师范大学刘进宝教授,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
  广西(2人):广西社科院李建平研究员,广西大学张协奎教授。
  中央国家机关(1人):中央党校郭建平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1人):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陆建德研究员。
  天津(1人):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
  河北(1人):河北师范大学赵克仁教授。
  内蒙(1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姜桂石教授。
  吉林(1人):吉林大学赵永春教授。
  浙江(1人):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
  山东(1人):青岛大学刘怀荣教授。
  江西(1人):南昌大学黄细嘉教授。
  湖北(1人):华中师范大学刘仁忠教授。
  海南(1人):海南师范大学阮忠教授。
  重庆(1人):重庆大学张瑾教授。
  云南(1人):曲靖师范学院周本贞教授。
  甘肃(1人):西北民族大学高人雄教授。

(责编:陈叶军、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