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语水语的历史关系及相关问题

2011年05月15日16:51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曾晓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水语关系词的历史层次”(批准号为00BYY026),于2004年6月结项,最终成果为22万字的专著《汉语水语关系论——水语里汉语借词及同源词分层研究》。

  该成果在对贵州、广西的水族、布依族、壮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汉语水语关系的典型性研究来解决如何在汉藏语言研究中区分同源词和汉语老借词的问题。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汉藏语言关系的全景图所呈现的不是单纯的“树”形,其中还交织着“网”状

  成果认为语言之间始终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关系模式:

  ——重叠式。主要就相对独立统一的民族语言而言,其古今传承关系清楚,如古今汉语、藏语、缅语等等。

  ——分化式。由同一原始部族分化出的各民族语言关系,比如由古骆越部族的原始侗台语分化出台语、侗水语,再由早期共同侗水语分化出侗语、水语诸语言。

  ——融合式。因不同民族的共同生活,两种或多种语言长期深刻接触而产生出“混合”型语言。例如藏语、汉语融合成的四川甘孜“倒话”,青海五屯话;侗台语、汉语融合成的广西五色话,等等。

  ——交织式。有共同祖先的各民族杂居共处,他们的语言同源分化后又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交织关系。例如,广西非壮族的少数民族往往是壮语和本族语双语交际,他们的本族语言里(如拉珈语、仫佬语、侗语、毛南语等)渗入了不少壮语成分,而这些语言都属于壮侗语族,源于共同的原始母语。

  这四种基本模式不是截然分立的,就更大范围的若干语言关系看,它们往往反映的是全景中局部性的关系状况;而就语系、语族或语支诸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言,则很可能是这几种基本模式的层叠交错,从而构成更为错综复杂的语言关系。语言关系模式的古今概念是相对的,不同语言间的关系,所指的具体时间阶段不同。例如,就原始语而言,原始汉藏语可能存在于远古时期,而原始侗水语则可能存在于上古后期。

  二、“关系词分层法”有助于辨别同源词与老借词

  所谓关系词,是指不同语言之间在语音和语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或语素)。与印欧语言历史发展的社会语言环境相比较,汉藏系诸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汉语化”。因此,就汉藏系诸语言而言,关系词既包括同源词,也包括老借词和新借词。汉藏语言同源词与老借词很难分辨,多年来,学者们一直探寻着解决这一难题的理论方法。鉴于“语义学比较法”(邢公畹1993)仍然存在同源词与老借词的辨别问题,而“关系词阶理论”(陈保亚1996)虽能肯定语言间的接触关系,但不能据以否定其久远的可能存在的原始同源关系,实际上仍不能绕开同源词与老借词的问题。因此,针对研究汉藏语言中那些交织状的语言关系,该成果学习借鉴“历史层次分析”(潘悟云1998)、“借词分层研究”(沙加尔2000),进而提出并运用了“关系词分层法”。

  ——“关系词分层法”的基本思路。从少数民族语言里的汉语借词入手,充分利用民族史、民族语言史、地方史的文献典籍资料,以汉语语音史历代的构拟音系以及相关民族历代聚居区的汉语方言史为重要参照,分析出少数民族语言里不同历史层次的汉语借词,明确各层次借词与原词的语音对应规律。而那些不能纳入借词范围之内(不符合各借词层次语音对应规律的),而又反映出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古老的音义对应关系的“关系词”,可以认为是同源词层次。

  ——“关系词分层法”的基本原则方法。(1)同一借词的两个或多个语音形式,反映了这一借词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2)借词的一个语音形式,其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规律处于同一历史层次。(3)当一个借词的声母、韵母、声调三者之间的层次出现矛盾的时候,一般以声调的层次为主。(4)从理论上讲,借词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一是语族共同语时期借入的,二是语支共同语时期借入的,三是各现代语言分化后借入的。因此,一般说来,水语中的汉语借词,如果是侗台语族里共见的,那么应早于那些只是侗水语支里共见的。(5)构词法的判别。“正+偏”是水语本族词的一个构词特点,早期的汉语借词(多为单音节的)进入水语之后,往往作为一个语素按“正偏式”构词。(6)汉语上古音和中古音的构拟音系、水族聚居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汉语方言音系,是确定借词古今历史层次的重要依据。

  三、汉语与水语的关系是历时的、动态的,是同源-分化-接触的发展过程

  运用关系词分层法,该成果将水语里的汉语借词分为上古、中古(又分早期、晚期)、近代(又分前期、后期)、现代若干层次。其中,中古层次和现代层次的汉语借词数量很大,是主体层次,而且现代借词层呈开放势态,随着汉语对水语的影响与渗透,水语里的现代汉语借词将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不符合各借词层次语音对应规律而又反映着汉语水语之间古老的音义对应关系的词,该成果参照其他侗台语的材料,同时利用泰文、藏文以及原始侗台语、原始南岛语的拟音系统,论证了“首(头)”“矑(眼睛)”“股(腿)”等44条水语汉语同源词。

  基于关系词的历史层次分析,汉语与水语之间既有同源分化的发生学关系,也有影响借贷的接触关系。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汉语与侗台语的关系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似乎肯定了接触(联盟),就否定了同源,以为二者的同源或接触关系是对立的,从汉语与水语的关系看,这种观念与语言事实是有出入的。

  四、少数民族语言里不同历史层次的汉语借词,是研究汉语史及少数民族自身音系历史演变的重要材料。

  少数民族语言里各个历史层次的汉语借词,是洞察了解汉语语音史的一扇窗口。例如,由水语里上古及中古前期汉语见母借词所反映出的三等与非三等声母读音上的类别差异,引发反思以往构拟的见母上古音值,在进一步考察了苗语、白语、突厥语等民族语言里古见母借词读音之后,该成果提出:见母的上古音值有可能包含小舌塞音*q-(非三等)和舌根塞音*k-(三等)两个音位。

  借助于古汉语借词的读音,可以探寻少数民族语言自身的历史音变规律。例如,根据水语里中古汉语借词心母字读h-,生、书母字则都读s-的特殊现象,并通过对原始侗水语支声母*s-拟音的检讨,由此可以得出:现代水语的部分h-声母字是在中古时期由s-演变而来的;由于s->h-的音变,又导致了水语声母系统内部的链移式历史音变:?->s- → ?->ts-。成果进而对水语里中古汉语借词心、生、书母字声母与中古汉语读音相反的现象作了理论解释。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