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

--《战国楚系简帛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1

  中山大学陈斯鹏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CYY009),最终成果为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
  在汉语发展史上,字形和它所代表的音义之间,以及音义和它所用以记录的字形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这无疑是汉语言文字研究中极有意义的一项内容。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当薄弱,已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又往往缺乏特定时空范围(如断代、专书)的系统考察,流于宽泛,有时还存在把不同时代的现象混合起来的弊病。所以,这项成果选取楚系简帛文献这一在时空属性和文献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语料,深入剖析其中字形与音义的相互关系,在选题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成果对于深化人们关于汉语字词关系及其历史的认识,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厘清语言与文字两个不同层面的界限,深化汉字学的理论建设,也大有裨益。同时,对于数十年来研讨十分热烈的楚文字研究领域,也有着整合成果,提高理论认识之功,并为今后楚地出土文献的释读提供有益的启示。
  这项成果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及正文九章。
  绪论部分主要对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以及对楚系简帛的相关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述评;同时,就研究范围、使用术语等作必要的界定或说明。第一章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对应关系概论,总论楚系简帛文献中字形与音义之对应的诸种情形,如“一字形对应一音义”和“一音义对应一字形”、“一字形表多音义”和“一音义用多字形”、“完全对应”和“部分对应”、“本用对应”和“他用对应”、“习用对应”和“非习用对应”等。第二章楚系简帛中的一字形表多音义现象,对一字形表多音义此一典型现象作展开论述,从不同成因如“假借”、“同源分化或孳乳”、“同义换读”、“同形或讹混”,以及复合原因等,分类论述。第三章楚系简帛中的一音义用多字形现象,则展开论述另一典型现象——一音义用多字形,也根据不同成因分类论述,计有“假借”、“一字异体”、“文字分化”、“同义换读”、“字形讹混”,以及复合原因等。第四章楚系简帛中字形的习用读法和音义的习用字形,重点研究楚系简帛用字表词的习惯问题,并论证了字形的习用读法和词的习用字形之间的不对称性。第五章楚系简帛用字记词的整体特色,着重分析楚系简帛不同于其他时代和地域语料的用字记词现象(包括习用的和非习用的)。第六章楚系简帛用字记词的内部差异,则讨论楚系简帛字词关系的内部差异,着重分析了“与非楚因素有关的差异”,“与内部时空差别有关的差异”,和“与书手习惯或文章底本有关的差异”。第七章楚系简帛字形与音义关系中的代偿与分工,在汉语字词关系领域首次提出“代偿”的概念。代偿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本来用以记录某音义的字形被用去记录别的音义,造成该音义的对应字形位置空缺,于是就会用另一个字形来顶替;或者某字形原来对应的音义另用新的字形表示,造成该字形对应音义位置空缺,于是便可用该字形去表示别的词。这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分工则包括区分不同词的分工和区分不同语境的分工两种情形。第八章楚系简帛中的“专造字”,将裘锡圭先生提出的“专造字”概念运用于楚系简帛文字的考察,探讨了大量专为某词的特定义项或语境而造的字形,揭示了语义表达需要对字形变化的促使作用,同时也指出“专造字”在具体使用上又常常突破最初所为造的语义,专造却未必专用,具有相对性。第九章研究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的意义,通过大量例证阐发了本课题研究在释读包括楚文字在内的古文字资料,校读先秦秦汉古籍,和研究汉语上古音等方面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成果也体现出若干特色和新意。(1)平面描写与历时比较、共时比较相结合,论述具体现象或个案时,不但注意联系前后时代的岀土文献的情况,而且注意联系同时代其他地域的岀土文献以及同时代的传世文献的情况,比较异同,理清其中的沿革轨迹和分布规律。这一点在第四、五、六、七等章尤其得到充分的体现。(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数据统计来说明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诸种关系的表现程度。比如第四章探讨字形与音义之间的习用对应问题,以及第六章分析楚系简帛字词关系的内部差异时,就都得益于定量的统计。(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研究推动宏观研究。研究字词关系显然须由具体字词的个案分析入手,而楚系简帛中许多字形读为何音义不能轻易判定,甚至不少字形本身即有待考释,所以研究字词关系的过程少不了具体的字词释读考证,而这恰是作者的长处所在。作者个人的字词考释成果在书中随处可见,如第二章释“昌”、“梪”,辨“史”、“弁”;第三章释“疐”(实)、“”(图)、“甫”(辅相)、“”(从)、“”、“”(由);第五章之读“思”为“使”,考“”为“必”字变形声化;第九章读“囟”为“使”,读“昏”为“闻”,读“”为“格”为“略”,不胜枚举。这方面的成果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学术含金量。(4)坚持以常用字、常用词为考察核心的原则,逐步向非常用字、非常用词辐射,所涉及的用例力求做到穷尽分析。常用字和常用词的情况决定着某一语料字词关系的基本面貌,故必须作为考察的重点。此点对于今后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字词关系具有启示作用。(5)外部比较和内部比较的结合,在揭示楚系简帛整体特点的同时,也注意分析其内部差异,包括与非楚因素、时空差别、书手习惯,及文章底本等因素有关的差异,充分揭示字词关系的复杂性。
  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丰富并深化汉语字词关系史的认识,并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语言与文字两个不同层面的界限。
  (2)总结楚系简帛字词考释成果,为不断发现的楚文字资料的释读建立参考坐标。战国楚地出土文献是古文字资料的大宗,也是近几十年来学界的一个热点,而且新材料层出不穷(如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清华大学藏楚简等)。楚地出土文献在用字记词上有着不少很具特色的习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必须充分重视这些习惯。成果对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的关系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涉及众多的常见字形和常见词,揭示其特点和规律。这既是对已有的相关考释成果的整合、总结与深化、提升,又将对以后类似资料的释读起到发凡起例的作用。
  (3)有助于正确释读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先秦古书。在古文字阶段,用字现象具有传承性、渐变性和普遍性特点,故楚系简帛字词对应关系对于前后时代或其他地域古文字资料的释读具有相当的参考作用。先秦古籍很多写定于战国,虽经辗转传抄,用字上仍多有战国时代的痕迹,质诸战国实物楚系简帛,必能给人以启发。
  (4)在具体字词考释上有不少新的贡献。具体例子已略见前举。

(责编:陈叶军、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