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蒋藏本《唐韵》研究

——《唐五代韵书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朝东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五代韵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5CYY008),最终成果为专著《蒋藏本〈唐韵〉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唐浩、乔永、吴葆勤、孙华先。

  中古音研究的材料,主要包括韵书、韵图、诗文用韵、译音材料、音注材料以及一些散见于传世文献中有关语音材料。韵书尤其是《广韵》是中古音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参照系,但与诗文用韵、译音、音注等研究比较,《广韵》不仅是音韵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语音史与方言史研究的必要参照系统,而《广韵》源出何种韵书,后又经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蒋藏本〈唐韵〉研究》以唐代写本《唐韵》残卷(本书称作“蒋藏本”)和《广韵》等相关韵书音系的比较作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蒋藏本体例的特点、音系结构等问题。

  这项成果通过研究蒋藏本本身材料与大量传世文献引用材料以及出土文献中残存部分,提出蒋藏本《唐韵》应当是开元本。蒋藏本《唐韵》的总韵数是204~205。合口韵部已经分出,严韵无上、去声,栘韵不知有无。蒋藏本的韵次,沿用的是其前的《切韵》等隋和初唐时期韵书的体系,与《广韵》的韵次不同。蒋藏本的四声关系仍维持着《切韵》系韵书的面貌。蒋藏本的体例是“训释——反切——数字”,与切三、《广韵》等相同,与王三等不同。蒋藏本的释语比切三、王三多,比《广韵》要少。该书引用的州郡名,基本是前代的旧制,不是天宝年间的制度。因此蒋藏本《唐韵》可能是孙愐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的开元本。而《倭名类聚抄》、可洪音义等诸书征引的孙愐或《唐韵》才是天宝本《唐韵》。敦煌文献中的韵书残卷如P.2016第二页与P.2018、DX1466等与蒋藏本《唐韵》相同,可能是同一种韵书;而P.2659残卷可能是天宝本《唐韵》。

  这项成果认为,以前的中古韵书专书研究,往往局限于一本韵书,没有能够深入地探讨该书的源流、历史地位等问题。而系统的中古韵书研究的最大问题是,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某种肯定的结论。这项成果通过详细比较蒋藏本《唐韵》与切三、王三、徐引本《唐韵》、《广韵》等韵书小韵的切语同异,这些韵书都有65%—84%同质同构成分(完全相同反切的小韵),还存在一些同质异构成分(音韵地位相同、用字不同反切的小韵)。这些韵书音系相同成分达到了91%—98%。蒋藏本《唐韵》继承了《切韵》的音系结构,《广韵》等则沿袭了包括蒋藏本在内的前代韵书音系的框架。这就是汉语历史语音中的泛时性(panchronic)特征。

  以前韵书研究,如果遇到某一部韵书的切语用字涉及与其他韵书声纽或韵部不同时,一般便认为是校勘问题,按照他本径直改字以求相一致。这种做法,往往抹杀了这些“失误”处透露的珍贵的语音史价值。这项成果运用最新的语言学理论如拉波夫(W. Labov)语言系统开放理论、层次理论(Stratificational Phonology)等诠释蒋藏本《唐韵》中存在“异文别字”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现象以及相关的语音问题,将异常反切材料纳入语言演变的过程。

  蒋藏本《唐韵》存在一些声类、韵部、单字音等方面、与其他韵书不相同的异常音切。这项成果利用这些差别,推求当时的实际语音现象:一、全浊声母开始或正在清化过程中,还处于送气与不送气的自由变读阶段;二、轻唇音开始或已经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轻唇音的非敷两母开始或已经合并;三、二等重韵的卦、怪、夬,三等脂之韵有合并的迹象;四、“劣”字开始有开口音一读。

  唐五代韵书的音系仍然是《切韵》音系的框架。但是在具体小韵用字上、韵字分合上,各种韵书并不完全与《切韵》相同。蒋藏本《唐韵》存在一些例外反切,而根据这些偶然出现的“误注”的切语,从中窥见了唐代前期汉语实际语音一些情况。

  这项成果对现存唐五代韵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使人们对《切韵》音系系列韵书的认识在前辈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汉语传统韵书研究工作自魏建功、周祖谟等先生以后,大陆地区已无有后继者。而传统文化日益为世人重视,韵书亦亟需大规模整理、研究,此重任如今只能由年轻学人承担。《广韵》不仅是音韵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语音史与方言史研究的必要参照系统,而《广韵》源出何种韵书,后又经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蒋藏本《唐韵》以及相关韵书的全面整理、研究工作,将大有助于解决此等问题。该课题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这项成果使用完全归纳法、出土与传世文献互证等方法,科学而严密,由此深入探讨音韵学相关专题。还利用蒋藏本《唐韵》等韵书所存在的异常音切,推求多条语音演变规律,并大量征引共时与历时材料证明这些语音现象有些是汉语语音史演变的共同特性,有些是区域个性等。这些异常音切出现在以“雅音”为标榜的传统韵书里,其意义更为巨大。因为它们的出现反映了在以存古求雅为目的韵书编撰者实际语音中,这种音变的影响已经是很大的了。这从又一个侧面看出,传统韵书音系的脱漏口语的时间,可能还要提前。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