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

——《新兴修辞学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1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兴修辞学交叉学科前沿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8FYY001),最终成果为专著《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

  该成果在综括国内外修辞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发展动向基础上,以我国当代新的修辞传播实践为参照系,借鉴传播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本体与交叉、语言与建筑、人文与社会,从修辞学研究的全球化和跨学科等多重视角,对修辞传播学、视觉修辞学、建筑修辞学、宗教修辞学、修辞伦理学、比较修辞学以及公共修辞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前沿理论及其应用,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前瞻性探索。

  一、主要内容

  该成果包括修辞传播学、视觉修辞学、建筑修辞学、宗教修辞学、修辞伦理学、比较修辞学和公共修辞学等七章。

  “修辞传播学”系统探讨了传播学与修辞学的学理渊源关系,分析了修辞学研究中的传播学视角和传播学研究中的修辞学视角,综括了修辞传播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修辞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探讨了修辞传播学理论在传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视觉修辞学”阐述了视觉修辞学的涵义、对象、目的、任务、类型、研究方法及其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分析了语言修辞中视觉效果塑造的手段、方法以及与其他感觉的相互转换,综括了北京奥运会申办、召开中视觉修辞现象的类型、方法及其传播功能等问题。

  “建筑修辞学”阐述了建筑的修辞属性,建筑修辞的类型、手段、方法,探讨了建筑修辞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以及理论体系。

  “宗教修辞学”论述了宗教修辞的属性、类型以及传播功能,探讨了各种宗教对修辞特别是汉语修辞的影响,概括了汉语宗教修辞的手段及方法类型,综括了汉语宗教语体的类型及特点。

  “修辞伦理学”阐述了修辞伦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研究对象、范围、方法、学科属性,阐述了修辞道德的属性、构成、功能,综括了修辞的道德原则。

  “比较修辞学”比较了东西方古典修辞思想的异同,揭示了东西方的修辞秩序差异及其社会根源,阐发了修辞传播秩序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日近现代修辞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综括了东亚修辞学教育的源流、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公共修辞学”在简要回顾东西方修辞学史的基础上,综括了东西方修辞形态的差异,提出并阐释了“个体修辞”、“公共修辞”的内涵、外延,分析、概括了近年来中国修辞传播实践的新态势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全球化和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公共修辞学方向。

  二、重要观点

  修辞不仅是一种选择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格等的语言运用现象,也不仅是一种运用语言、音乐、图片、图像、建筑、环境等涉及听觉、视觉、触觉等媒介符号,建构有效的文本,传播信息,以影响、改变他人情感、态度、思想、观念乃至行为的社会行为现象,也是一种人类传播现象,是一种人类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是公共权力和公共秩序建构、社会事务处理、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种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是一种人类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文明形态。

  在不同的人类传播领域中,“修辞”呈现出不同的属性。从传播角度看,修辞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为指向的传播行为。修辞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融合促成了以研究人类各种传播中的修辞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新兴交叉学科——修辞传播学,它使政治、人际、新闻、科技、广告、文艺、影视以及网络等传播领域中的修辞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新的阐释。

  从视觉角度看,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语言、表演、舞蹈、雕塑、雕刻、图像、建筑等都可纳入视觉修辞研究范畴,并促成以视觉传播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视觉修辞学。建筑修辞是以提高视觉效果,更好地实现设计、建造理想的一种空间话语行为和空间话语秩序。建筑修辞学以建筑中所蕴涵的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筑设计、建造中的修辞手段和方法,揭示建筑设计与建造的修辞规律。修辞是宗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宗教修辞指宗教语言、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媒介符号中的修辞现象。宗教修辞学研究宗教传播中的修辞现象及其规律。修辞道德就是修辞过程中所关涉的道德现象、道德问题和道德规范系统。修辞伦理学以修辞行为中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修辞过程中的各种道德关系、道德机制、道德推理和道德秩序。

  比较修辞学既包括同一语言内部和不同语言之间修辞手段和方法的比较研究,也包括不同国家的修辞学理论和修辞学史的比较研究。东西方修辞学的发展道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传统。东亚区域修辞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个体修辞教育走向公共修辞教育,从个人言语技能教育走公共言语技能教育,从传统媒体修辞教育走向新媒体修辞教育,从语言修辞教育走向传播修辞教育。

  “公共修辞”是指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修辞行为,它旨在公共意志表达、公共权力建构和公共政策制定。“个体修辞”是指以社会个体自身利益为主要指向的修辞行为。“公共修辞”和“个体修辞”是人类修辞的两种基本形态,也是两种文化传统、文明形态,既是两种社会组织方式,同时也是两种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模式。网络公共修辞的兴起是我国近年来的修辞实践特点。从语文修辞学走向传播修辞学、从平面媒体修辞学走向多媒体修辞学、从民众修辞学走向国家修辞学、从国内修辞学走向国际修辞学、从个体修辞学走向公共修辞学,已成为中国修辞学发展的新趋势。

  三、创新点、突出特色与主要建树

  该成果的创新点、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采用了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种维度、多重视野把修辞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全方位透视和解剖,突破了我国修辞学研究中既有的语言学研究范式。(2)使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拓展到了图片、音乐、建筑等传播领域,从传统媒体修辞拓展到了新媒体修辞,从个体修辞拓展到了公共修辞。(3)初步创造性地构建了修辞传播学、视觉修辞学、建筑修辞学、宗教修辞学、修辞伦理学、比较修辞学和公共修辞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前沿理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4)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

  总之,该成果拓展了修辞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新的学科发展空间,扩大了修辞传播学的理论视野,阐释了新的修辞传播规律,丰富了我国修辞传播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修辞传播研究的新范式,有助于提升我国修辞传播学的国际地位,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乃至国际修辞传播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其所展现的新视角、新视野、新成果,为相邻学科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修辞学、传播学的理论创新,推动我国修辞传播实践以及修辞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