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英语诗歌形式导论

——《英美诗歌的形式、技巧和批评理论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50

  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美诗歌的形式、技巧和批评理论研究》(批准号为99BWW006),最终成果为专著《英语诗歌形式导论》。

  该成果是一部研究英语诗歌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主要集中于对英语诗歌形式理论的研究。英语诗歌无论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己的特殊形式。英语诗歌的形式主要通过重音、韵律、节奏、押韵等表现出来。该成果共分5章26节,深入系统地对英语诗歌形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地研究。

  一、在理论上对重音与重读进行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重音和重读的概念在诗歌学术界和实际运用中一直存在着混乱,是韵律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本成果结合语音学、语义学的理论从韵律学的角度对重音和重读重新进行定义,把重音作为语音学的术语分析,而把重读作为诗学的术语分析,这就从理论上阐述了重音和重读各自的特点与区别,解决了诗学中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

  在语音学上,重音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发音规则是约定俗成的,即使人们在说话时对某些词句的强调,一般也不能改变语音学上的读音规则。而就诗歌说,语音学上的读音规则有可能在诗歌的创作和朗读中被改变。因为在诗歌的创作和朗读中,创作和朗读诗歌的人为了符合韵律的要求和表达感情,往往需要改变诗行中的某些读音。同语音学的读音规则相比,诗歌的读音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诗歌有符合自己艺术要求的读音规则,而这个规则又与普通的语音学读音规则不同。诗歌的韵律特点就建立在诗歌的语音基础之上,是由诗歌不同的轻重读音组合构成的。该成果根据语言学读音的客观性特点把语言学上的重读音节称为重音,根据诗歌读音上的主观性特点把诗歌的重读音节称为重读。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了重音的度与位置、重音与重读的规则、重音的类型等。结合重音与重读的问题,该成果还对音节的定义、音节的划分、音节的省略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诗歌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二、在理论上对诗行与诗句进行定义、对诗节进行分类和总结

  从形式上看,诗行是诗歌的一种结构单位,如韵步的划分就是以诗行为基础的;从韵律上看,诗行是一种韵律结构;从审美上看,诗行又是修辞单位。因此,对诗歌的分析首先必须从对诗行的分析开始。在中文的表述里,诗句和诗行是两个通行的诗学术语,由于中文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一行诗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诗句,因此诗行往往就与诗句同义。而英语诗歌由于语言和语法结构的不同,一行诗的结构在语法学的意义上往往要延续到下一行诗或以后的几行诗才能形成完整的诗句,因此从韵律学或诗学的角度看,英语诗歌的诗行与诗句是完全不同的。在英语诗歌里,诗行有其内在的特殊规律性和结构特征。诗行遵循的规则是韵律规则而非语法规则。诗行与诗句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诗行指的是诗歌的组成单位。诗行必须遵守韵律的规则,如韵步和节奏。诗句主要是从语法意义上说的,诗句遵守的是语法规则。该成果对诗行和诗句下了定义并做了区别,指出诗行只是遵循韵律规则而不论语法或语义是否完整,它指的是一行诗;诗句却不论诗行的多寡,而只遵循语法的规则,它可能是半行诗、一行诗,也可能是两行诗或两行以上的诗。在对诗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该成果还对诗行的韵律形式、英语诗节的定义及特点、诗节的不同类型及形式特征等,结合诗歌实例进行了分析。

  三、从理论上对诗歌韵步与韵律进行探讨和实例分析

  英语诗歌中的韵步通常被定义为节奏的长度,是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诗歌实际上存在有两个系统,一是声音系统,其表现形式为节奏,节奏用韵律的形式表示就是韵步;二是拼写系统,其表现形式为音节的组合形式和韵步的数量。这两个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不能分开。二者只有结合在一起,诗歌才具有其成为诗歌的存在形式,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在英语诗歌的声音系统中,诗歌的节奏属于声音的形式,它只能通过听觉加以判断。节奏通过读音的变化获得美感,因此节奏与音乐有关。节奏虽然属于诗歌的声音形式,但是一个节奏单位可以组成一个韵步,从而形成节奏的表现形式。音节是节奏的基础,音节通过读音转化为诗歌的节奏。在英语诗歌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韵步。英语诗歌的韵步的划分不是按照单词的数量而是按照音节的数量划分的;不是按照构词法划分韵步,而是按照韵律规则划分韵步。在实际划分诗歌的韵步时,考虑的只是声音的节奏而不是单词的组合。英语诗歌的音节决定诗歌的韵步,而韵步的性质则由音节数量的多少决定。对数量不同的音节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就可形成不同的韵步。按照音节的数量分类,英语诗歌的韵步可以分为双音节韵步、三音节韵步和四音节韵步三种。

  四、结合实例从理论上对英语诗歌的押韵进行分类与分析

  该成果重点研究了押韵的定义及押韵的分类标准,押韵的类型、基本特征和押韵格式。诗歌押韵的核心是音节中的元音读音的相似以及元音前后辅音组合的规则,如元音之后的辅音的相同以及元音之前的辅音的不同。押韵除了行尾的押韵外,头韵、中间韵等都属于押韵的范畴。押韵重视的是音节的读音而不是音节的拼写,完全押韵的特点是两个音节最后的一个元音和辅音读音相同,而元音之前的辅音则不能相同。押韵主要有韵律和修辞两个方面的功用,它既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诗歌艺术上的要求。押韵主要分全韵与非全韵两种。根据音节的数量,单韵、双韵和三重韵都属于全韵。非全韵同全韵相比在读音结构上有所不同,凡是不同于全韵但又属于押韵范畴的押韵,都称为非全韵。非全韵有多种类型,如近似韵、半韵、 脱韵、部分韵、联韵等,根据非全韵的结构特征和读音特点,非全韵主要有元韵、和韵、头韵、内韵等。押韵格式指的是一首诗中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一般来说,每一首诗都由数量不等的诗行组成,每一行诗的结尾都按照其读音的相同与类似押韵,并表现出规律性。因此,押韵格式也可以看成诗歌押韵的规律、结构、或规则。押韵格式是建立在读音基础上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与规律,同时还包括写作诗歌所必需遵循的规则。押韵格式既有定型诗歌格式,又有普通格式。定型诗歌格式如十四行诗、斯宾塞诗体、回旋诗体的押韵。非固定的格式如双行体(aaaa)、隔行押韵(abcb)、隔行交互押韵(abab)和交错押韵(abba)等。五、以十四行诗为例对诗歌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解剖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被引入英国后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分为3大类型:

  = 1 \* GB3

  ①意大利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

  = 2 \* GB3

  ②英国十四行诗,又称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

  = 3 \* GB3

  ③斯宾塞体十四行诗。最早把意大利十四行诗介绍到英国的是诗人托马斯·怀特和萨利伯爵享利·霍华德。意大利十四行诗是当时最受英国诗人欢迎的抒情诗形式之一,被诗人们用来描写爱情、友谊和哲学思考。意大利十四行诗被引入英国后最初在内容风格和艺术技巧上主要模仿彼特拉克体,但也进行了一些改变,如从原来的11个音节改为10个音节。用彼特拉克体写作十四行诗的诗人以约翰·弥尔顿、威廉·华兹华斯、约翰·济慈、伊丽莎白·勃朗宁等为代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变体。在韵律和节奏上,它仍然同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保持一致,但在结构和押韵上发生了变化。斯宾塞的十四行诗在继承和发展怀特和萨利引进的十四行诗的形式的基础上创立的,结构上前12行诗同后两行诗分成两个部分,押韵格式为吻韵。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