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万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明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为00BZS008),于2000年立项,2003年7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林金树、许敏、张兆裕、吴艳红、张金奎、张宪博、高寿仙和黄卓越等。现将该成果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摘编如下:
晚明,中国社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和障碍,是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这项研究成果采取了整体世界——多元社会的研究取向,挖掘新资料,从人口流动新趋向、商人定居化和店铺业发展、白银货币化过程、乡村权力结构转换、政府与民间救荒能力分析、卑幼人的法律地位、军户与军制变化、党社兴起与近代政党萌芽出现,以及儒学平民化趋势入手,展开考察论述。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观点:
一、晚明社会变迁始自成化、弘治以后 根据对晚明整体社会实态的综合考察,该成果认为,历史文本和非文本资源给晚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提供了详尽的证据。具体而言,大量史料证明,明朝前后期具有迥然不同的社会面貌,分水岭即在成化、弘治年间。成、弘以后,社会显示出显著的变迁迹象,变迁的特点也逐步彰显出来。因此,成果的研究范围确定在成、弘以后,重点在嘉、万以至明末,也就是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其间大约200年的时间跨度。
二、晚明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变” 晚明社会变迁包含着诸多方面,新旧交替,多元混合,是多种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在乡村,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长,赋役货币化,冲击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也改变了小农闭塞而平静的生活方式,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另一方面人口不断增长,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化,社会分工扩大,社会分化加剧,农业经济结构变迁,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在城市,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手工业发展,出现新型手工业工场,商业繁荣,商品经济极大地增长;无论在城在乡,人们的生活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向对物的关系转移,社会流动加速,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商帮崛起,商人定居化增多,不仅促使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而且导致社会价值观念重塑,社会整体趋向商业化;学术民间化,儒学的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文化的多彩现象;卫所军户通过多种途径谋求自身解放,导致了传统社会兵农合一军事体制开始瓦解;党社兴起,近代政党萌芽出现,形成了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初步成型的组织系统,并与市民运动发生直接的关联;与此同时,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由于白银成为社会主币,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成为几乎全社会的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和垄断权,中央集权专制国家权力由此严重削弱,政府职能部分转移至民间社会,地方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根据对晚明整体社会实态的综合考察,在晚明,一个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三、晚明社会变迁是如何启动的 社会变迁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变迁的启动,以往主要从商品经济发展出发,忽略了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发展变迁是有延续性的,晚明社会变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自唐代两税法实施以后,中国就出现了赋税货币化的趋势,这正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趋势。但是到宋代王安石变法,征钱仍不免失败,原因主要应归结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还不成熟。唐宋时期出现的变化端倪,到晚明才出现了飞跃的契机。在明前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加上明朝垄断滥发纸币政策的严重反弹,货币经济由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白银由民间社会自发崛起,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全面铺开,与一系列制度改革并行,与社会的整体变迁同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场域,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细节,于是社会整体呈现出显著的变化态势。
四、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始自晚明,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货币化 晚明白银由非法到合法,更成为社会主币,货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市场作用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白银货币化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个飞跃,引发了社会整体变迁,标志着社会的转型,近代的开启。具体表现在六个不同层面的深刻变迁上,一是货币层面,从贱金属铜钱向贵金属白银转变;二是赋役层面,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三是经济结构层面,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社会关系层面,从人的依附关系向物的经济关系转变;五是价值观念层面,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六是社会结构层面,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萌发的过程,由此,白银货币化证明了晚明社会变迁带有根本性的社会转型性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是内生型的,而非外力型 从根本上说,晚明社会发生的转变,是社会内部孕育发展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社会转型是原生型的,即内力生发的,而非外力型的。具体说来,从白银货币化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展变化的轨迹。白银货币化是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白银经济的奠定,以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依托,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与世界接轨,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融为一体的历史进程。大量外银流入是由于内部需求拉动的,外部因素在内部因素的基础上起作用。研究证明,晚明社会不仅不是停滞的,而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快、社会生活变化最深刻的时期。变化中显示出新的成分增长,旧的成分在消亡或转化,是充满活力的时期,因此,中国走向世界有内部强大的驱动力。
六、晚明与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一体化的开端相联系 一般认为,15—16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同样,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从纵向看,与以往朝代相比,白银货币化标志了中国社会货币经济化的发展进程,说明晚明社会显然已超出“宋代经济革命论”所言的社会发展水平,处于社会转型之中;从横向看,与西方比较,西方学者认为货币经济在西方的巨大进展应归功于15世纪。因此,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东西方货币经济发展的趋同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奠定了基础。晚明社会变迁与世界变革联系在一起,中国不是被动地卷入世界的,而是积极参与了世界历史形成这一整体的过程,并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