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情感的社会学理论探视与现实研究

——《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36

  广东商学院郭景萍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情感的社会学理论探视与现实研究》(批准号为05BSH027),最终成果为专著《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

  本课题研究目标有两个: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理论目标可以分为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追溯和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两个方面,两者的结合才能完成对情感社会学体系的理论构筑。前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社会学研究成果,我们需要认真承接这些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它们熔铸于我们的理论框架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来充实情感社会学理论体系。本研究实践的主要目标在于,一方面通过实证调查的结果检验和说明有关重要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另一方面运用调查的材料来解释某种情感社会现象、情感社会关系以及某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或对策。

  本课题重点内容在于:一是阐述情感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析出情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二是情感社会学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中国情感生活的现状和情感社会问题,探讨协调社会发展的个人情商力尤其是社会情商力。

  研究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第一,社会学视情感为一种“主观社会现实”,因此与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情感有着不同的视野和研究方法。第二,情感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情感是社会行动的直接动力,因此情感回答着社会何以是可能的、为什么是可能的这一社会学的中心问题。第三,情感是一种对待人或事物的价值倾向,它们处于人类存在的核心。情感虽然是人的自我感受,但情感是在社会互动关系中被体验到的,情感的培养是一个社会化与制度化的过程。第四,情感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因此对情感必须进行合理的社会调控,以维持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的情商力与个人的情商力是情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研究方法方面:以理论探视为主,并辅以经验实证分析。“探视”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探讨”,即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感社会学的概念、内容、研究范式进行阐释,初步构建一个情感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其次是“检视”,即对原有零散的社会学情感理论进行梳理反思,建立情感社会学的谱系学,这具体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个是纵的角度,一个是横的角度;纵的角度描述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横的角度则分述社会学家们的特色思想。本著作还力图结合社会现实,通过实证调查,以活的情感实践经验来充实情感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总体上看,本课题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的结合上系统研究情感社会学,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情感社会学的研究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具体来说,该项研究在以下一些方面具有特色:

  ——在情感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首先对情感概念作出了社会学规范性的界定。本研究把情感界定为“主观社会现实”,确定了社会学研究情感的理论范式和实证视角。我们抓住“社会何以是可能的?”“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社会是如何存在的?”等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来阐述情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有力地论证了情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范畴。通过对人类情感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的考察,不仅区分了不同社会发展形态的情感特征,而且探讨了情感可能终结的问题。本研究在详细地分析影响情感的社会化、制度化等社会机制的同时,还着重强调了情感的社会互动机制。在分析社会对情感的决定作用时,奉行的是一种“社会的有限决定论”的观点,注意克服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二元论倾向。

  ——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研究方面。第一,追溯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纵的角度可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形成阶段、第二次大战以后至7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70年代以来的成熟阶段。内容包括:每个阶段的情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历史联系及其研究意义,并从总体上对每个阶段的情感社会学发展特征作了概括。第二,揭示情感社会学家的十大研究视点:①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②涂尔干:整合社会的集体感情研究;③帕雷托:非逻辑行动中的情感研究;④西美尔:文化视野中的情感研究;⑤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情感研究;⑥库利:符号互动论视野中的情感研究;⑦罗斯:社会控制论视野中的情感研究;⑧曼海姆:社会重建时代的情感研究;⑨埃利亚斯: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情感研究;⑩吉登斯:民主视野中的情感研究。第三,展示情感社会学发展史中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浪漫主义的思想。

  ——情感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面。把理论研究中作为抽象概念的“情感”,转化为一个变量概念——“情感状况”。从调查的时代特征来看,我们主要了解的是广东人情感的当代状况,即情感现状。情感状况作为变量,具体描述的是“情感的主观社会现实状况”,由此包含着两个基本的范畴或取值,一个是情感的主观性状况,一个是情感的现实性状况。我们把概念“情感状况的主观社会现实性”操作化为四个基本维度:情感价值观、情感行动取向,情感社会关系,情感社会行动。前两者是测量情感状况主观性的维度,后两者是测量情感状况现实性的维度。每一个维度下面,又分解为更为具体的指标。可看出,这些操作后的指标实际上就是我们在问卷中所提问的内容,即我们验证假设所需要的资料。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共有60个问题,第1-7题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构成本课题中的基本自变量;第8-32题主要测量的是情感价值观和情感行动取向;第33-60题主要测量的是情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观到客观的顺序,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居民情感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即:情感价值观实证研究、社会情感关系实证研究、婚姻家庭情感实证研究、工作情感关系实证研究。在对调查材料描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情感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其调控对策。本实证研究就比较注意从社会学的视角去透视一些实存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社会情感现象,诸如爱国主义情感、对自然的感情、社会正义感、社会同情感、社会信任感、社会嫉妒感等等,增强了社会调查的现实性和鲜活性,也拓展了社会情感实践领域的研究路径。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力图全面、综合地考察古典的和现代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并且着重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情感现象和情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在某种意义上描述了情感社会学理论所应具有的基本形态。本研究提出了情感社会学一些新的主题并尝试作了探讨,比如: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初探;社会学浪漫主义的探视;社会学研究情商的新视角;情感是如何制度化的?集体行动遵循什么样的情感逻辑?社会的合理性与社会的合情性问题;情感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意义问题;情感的社会风险及其调控问题;情感的私人运用和公共运用问题,等等。这些探讨尽管还不成熟,但拓宽和深化了情感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思路,无论对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还是对于我国本土化的情感研究,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一、对社会学的情感研究作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学理论握有一个新的脉络,而且为我们研究当代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其二、情感社会学研究能够对人的情感作用于社会结构和变迁的机制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模型;其三、情感社会学关注在现代条件下人的情感模式和情感生活质量,提出社会及个人合理调控情感的机制(即社会情商力和个人情商力),对维护社会的协调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功能。

  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例如,为什么文明的进步会使情感的控制变得必要与合理化?个人情感是如何被制度化为社会情感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怎样预防情感“失范”尤其是集体性的突发情绪?社会怎样合理地生产或组织非理性的情感?理性的社会控制和个人对自身情感的驾驭怎样获得协调和平衡?在现代社会理性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情感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是何以可能的?情感的神圣性和积极意义在现代或后现代已被逐渐销蚀,是否正面临着“终结”?关键的问题在于,情感终结后的情感将何去何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情感应当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文明。而这种发展又“何以可能”?这既是我们研究情感历史发展所要面对的未来趋势问题,也是我们进行情感的现代建设所迫切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机构制定有关情感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设定情感的“预警”和“宣泄”系统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