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传统治理模式与社会治乱

——《等级、本分与补偿: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05月15日16:33

  广西师范学院黄义英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级、本分与补偿: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XZZ009),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有:秦馨、陈小锦、黄鸿春、许欢科、何平、黄志强。

  这项成果不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国家治理的具体政策进行简单整理,而是围绕一个能够与西方模式进行宏观比较的理论框架,探讨中国传统治理模式的稳定结构及其正反功能。成果认为,“等级、本分、补偿”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的基本取向、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是今天的人们理解传统社会一治一乱现象的一把钥匙。

  一、主要内容

  1.“等级、本分、补偿”模式与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的关系。成果通过对皇帝诏书、大臣奏议、思想命题以及社会大众政治心理的分析,证明古人有关国家治理的思考,总是受着这一模式制约的。传统型和谐社会构建的三个重点是维护皇权、整肃吏治和保障民生。维护皇权是等级原则的最基本体现,整肃吏治是本分原则的最重要要求,而保障民生则是补偿原则的关键环节,三者既是传统和谐政治思想集中论述的内容,也是传统治国方略系统运用的领域。

  2.“等级、本分、补偿”模式与历史上的社会治乱关系。成果对传统治理模式能否以及如何满足人们对于社会秩序、个人权利、公平正义等需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探讨了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发挥致治功能所依赖的时代条件,诸如社会心理、人口与资源关系等。成果还探讨了在传统治理模式中社会矛盾生成的机制、种类和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政权巩固和经济繁荣的“盛世”阶段社会矛盾生成的状况,系统论证了一治一乱现象与传统治理模式的内在联系。

  3.传统家庭伦理设计的“等级、本分、补偿”结构与功能。鉴于“齐家”是古代社会广义政治的一个部分以及古代政治伦理化倾向,成果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总体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型家庭关系实现和谐的可能性和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冲突,使“等级、本分、补偿”模式的意蕴、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

  4.“等级、本分、补偿”模式在近代的境遇。成果对中国传统的“等级、本分、补偿”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平等、自由、民主”模式进行了宏观比较,描述了西方模式在近代社会里对中国传统模式的冲击以及中国传统模式的回应,勾画了传统模式参与消解其自身社会基础的大体过程,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5.“等级、本分、补偿”模式的现代价值。成果针对当前学术界过于高涨的访古热情,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以史为鉴的合理限度问题。在此前提下,归纳了古代国家治理中那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事情及其解决方案,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思路。

  二、主要观点

  1.“等级、本分、补偿”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和治国方略的构成法则。在古代政治中,一件事情之所以被人关注,是因为它涉及到等级、本分与补偿的某个方面,而人们对于事情的议论和处理所依据的“道理”,仍可在等级原则、本分原则、补偿原则以及三者的关系中寻求。等级、本分与补偿的思考和处事模式使许多我们今天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在古代社会至关重要,又使许多我们今天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古代社会根本就不成其为事情。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某些话之所以成为名言,某些政策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同时体现了等级、本分、补偿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同时满足了尊卑有序、各安其分与各得其所的要求。

  2.传统治理模式下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民生问题是各得其所框架内有关民众应该得到什么以及如何确保得到的问题,它既包含有使民众获得基本温饱的理念和各项政策,也包含防止民众的经济收入“逾制”的理念和各项举措。古代社会的民生事业并不纯粹是发展经济和保障公平的问题,就政府而言,如何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来自政府对于“民为国本”事实的尊重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意义同样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采取诉诸君臣民各安其分的方式,民众固然要忠君爱国、努力生产、齐家睦邻,而君臣也必须尽到本分。政府的作为可分为消极的作为和积极的作为,前者包括轻徭薄赋、止戈偃武、禁奢崇俭、宽刑慎罚等,后者包括兴修水利、平抑物价、改良技术、打击豪强、赈济孤寡、备荒救灾等。消极作为是主要方面。

  3.传统治理模式与古代社会治世的出现和乱世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关系。“王道”原则的落实,在客观上也能够部分满足人们对于平等、自由的追求。特权制度在今天看来固然是等级政治的弊端,但在“王道”政治的预设中,社会公平正义并不采取完全排斥特权制度的实现方式,而采取与特权制度协调共存的实现方式。等级政治一方面容许特权制度,另一方面又以补偿的措施和远景来满足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古代社会,人的自由固然缺乏来自法律条文和伦理规范的明确认定,但在实际的政治运作和社会生活中,又时常为人的自由意志预留了空间。以“等级、本分、补偿”原则为核心的“王道”政治思想和方略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致治功能。

  然而,等级设计使三教九流都以获取政治权力为目标,所以即使在天下总体上太平的时候,接近权力中心的地方也总是存在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等级设计使人不安于中间阶层的地位,使社会在局部地区形成两极分化的尖锐对立。政府为了补偿民众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损失,不得不主动肩负数不清的本分,很难面面俱到;某些本分设计并不科学,本分与本分之间的冲突时常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恪尽本分的结果是引发政府无法控制的社会矛盾。补偿设计使徇私枉法等弊端具有某种合理性;补偿设计及其社会心理使社会矛盾的产生难以预测,社会矛盾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逐渐积累,最后是总爆发。等级结构最终妨碍统治者恪尽本分,使居安思危的预警沦为口头禅。

  4.中国古代的确是“家国同构”,但和谐与冲突的情形稍有差别。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结构完整地包含着等级、本分、补偿三个基本要素,而不仅仅是等级制度。这种设计是“礼、义、仁”三位一体价值观的体现,在理想状态下不失为能够平等满足家庭成员物质精神需要,实现家庭和谐目标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传统家庭伦理设计不能很好应对诸如缺员、失范、人的自然属性的张力等问题,所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冲突。

  5.传统治理模式及其得失在正反两方面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鉴戒。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清理等级观念和等级结构的残余,建设平等有序的社会;努力构建和培育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事业观和成功观,改变千军万马争抢独木桥的那种竞争局面;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逐步打破家庭本位观念和体制,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共生共荣关系更加明显;转变治理的思路和模式,使治理的重心直接落在“管事”上而不是“管人”上;在坚持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政治文化,使社会矛盾出现的范围、程度成为可以预测的和可以控制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以积极作为为主,始终牢牢保住民生底线;社会资源的分配要考虑社会成员贡献大小的差别,但要防止出现贡献大的成员“重复报销”和“赢家通吃”现象;建立和完善广泛意义上的现代补偿机制,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利用补偿杠杆,调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等。

  三、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对于中国传统和谐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国内外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界早就进行过分析和探究,而随着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这种研究更成为国内学界的时尚。成果无意于颠覆前人的学术观点,而是尝试在吸收前人丰富成果的基础上,把各种认识向理论化、系统化方面推进一步。成果将使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得失成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史等学科发展以及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陈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