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

“主体功能区划与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研究情况及最终成果简介 (2)

  2011年12月02日13:19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第六章(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首先是提出了政府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体制框架。包括建立政府的责任体制、完善补偿方式体系、区分补偿的价值目标体系、形成补偿的工作体制和政府力量引导市场力量的机制建设。其次,在改进政府财政和直接投资的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认识。再次,阐述了土地发展权的跨区域置换和生态交易的基础理论,介绍了国内外经验。提出,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扩散与区域生态补偿相结合,将成为区域生态补偿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力量。本章的最后系统阐述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在实现区域生态补偿和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根本性作用。认为,即使注意发挥经济发达地区在土地发展权跨区域置换和生态交易中的补偿力量,但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如国际间的减排协议),其中的“谈判成本”高昂,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众多,所以最实际的出路是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城市化。一方面发挥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吸纳人口的功能,一方面缓解经济落后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一方面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本章指出了我国人口政策的缺陷,详尽论述了农村人口城市化面临的各种障碍,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应用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本章把课题进行过程中向各级政府提出的政策对策建议、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成果整理在一起。政策对策建议包括土地跨区域置换、重点开区域的设置、区域政策体系、如何解决内蒙古地区问题等。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成果包括针对吉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成果。形成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为政府采纳,成为指导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依据。

  2、对策建议

  建立中央政府承担责任的制度。即中央政府承担具有全国意义、跨省区性的生态治理和建设的责任制度。建立分类补偿的目标。根据补偿“区域发展机会”的原则,确定对“没有工业化机会”、“难以获得工业化机会”两类限制开发区域实施补偿。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实施补偿。逐步理清主体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关系,多个职能部门综合协调的补偿工作体系。改进财政补偿体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改进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承担的补偿事权与其可以获得的财权趋于一致;第二个层次是对利益损失者的财政补偿。改进政府直接投资的机制。主要是增加地方政府投资的责任。建立土地发展权跨区域置换的体制机制。通过建设用地配额管理,坚持“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原则,实行跨省区综合核算(本地占地规模与外地农业投资、生态建设投资等结合),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的土地收益向限制开发区域转移。建立跨区域生态交易的体制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的量化管理,生态产品(生态标记、绿色产品)的国家认证管理,建立省区间的谈判交易平台,实行跨省区的综合核算,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的经济收益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转移。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类似企业间的交易。遵循国际社会已有的经验。改进国家人口政策,建立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体系。明确国家鼓励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人口政策。调整城市产业政策以适应大量吸纳农村人口,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教育事业以提升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适当增加城市政府的财权以增强其接纳农村人口的公共财政能力(事权)。建立区域性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生态环境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所要实施的大规模资源开发项目、大量消耗水资源的项目、大面积改变土地利用方向的项目,实行系统的战略环评。以解决或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为目标,提出预防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政府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政府鼓励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企业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生态补偿)的目标责任制度。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学术价值

  形成了关于“区域外部性”的基本理论。揭示了“产权区域”、区域制度等导致区域外部性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利用区域外部性实施区域生态补偿的政策结果。提出了“地理运动”的科学命题。揭示了区域外部性与地理运动之间的基本原理,基本完整地论述了“发展地理扩散”的表现、作用和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区域生态补偿必须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地理扩散的力量”的基本结论,并形成了系列的政策结果。

  2、应用价值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过去、现在和今后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宏观调控的难点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提供了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操作措施。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国人大正在着手研究制定有关“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补偿”的体制与制度提供科学论证,并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方案(建议)。

  3、社会影响

  “区域生态补偿”已经被纳入“中国至2050 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作为解决我国区域之间关系的一个重大工作领域,“区域外部性”则作为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见: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科学出版社,2009年)。受地方政府委托的政策研究成果,特别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被吉林省和其他省份的地方政府所采纳。

【1】 【2】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