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08年奥运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2008年奥运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成果简介

杨桦2011年05月09日15:23

  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奥运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号06&ZD023),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中国备战和参赛2008年奥运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为竞技备战和参赛实践工作服务,并着力于提高中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推进中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基础。

  二、主要研究内容、重要观点、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是多学科交叉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一部对奥运会备战、参赛问题和竞技体育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的学术成果。研究成果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篇:总论。

  主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范围和领域等。

  第二篇: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历程及主要经验。

  主要包括: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历程;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制度框架;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发展战略;我国竞技体育的工作体系;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成功经验等专题。

  改革开放是我国竞技体育腾飞的前提。改革开放给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我国竞技体育的崛起源于国际国内环境提供的“崛起”的空间,同时体育体制的设计和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特定制度设计是我国竞技体育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根本保障。我国现有竞技体育制度的变化和转移是竞技体育制度创新的过程和选择。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制度基础,我国竞技体育崛起受益于制度设计与安排。

  完善的人才选拔、训练和管理体系是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的内在机制保障。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系包括运动员成才体系、教练员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运动训练科学化、引入市场机制、完善三级训练体系、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系的重要体现。合理的分级分类竞赛管理体系是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前提。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管理采取科学化的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化的运动队生活管理、规范化的运动队文化学习管理以及重视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成功经验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方向;确立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坚持与不断完善“举国体制”;发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适应国际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环境变化,不断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深化对竞技体育内在规律的认识;强化国家队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不移做好反兴奋剂工作;较好地处理了从本国国情实际出发与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等方面。

  第三篇:2008年奥运会我国备战重大问题。

  主要包括:竞技备战战略与备战制度体系与创新;运动项目的规律、本质与特征;不同项目备战统筹与实施策略;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反兴奋剂;伤病防治与功能恢复;竞技信息情报;奥运科技保障与创新;技、战术训练与创新;竞技资源配置与优化;国家队组建与管理等专题。

  奥运备战战略。构建奥运备战战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解决主要矛盾和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加强备战的大局意识, 以系统科学指导备战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并不断赋予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活力。

  奥运备战系统及运行机制。奥运备战系统包括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保障、监督、反馈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要素组成。我国奥运备战的运行机制分为动力机制、决策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沟通机制、整合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

  运动项目规律及训练若干问题。要在竞技体育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必须在动态中不断认识、观察、摸索、把握运动项目的本质与规律,并不断顺应规律调整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策略。各项目在备战的过程中,要持续推进技战术训练的创新,注重技、战术训练过程个性化;技、战术训练求新求变;加强针对性比赛模拟;强化技、战术训练控制;运用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构建技、战术训练与参赛的系统工程;实施“程序化”参赛的战略和战术方案;在战略上积极进行国内赛制改革等。

  奥运备战保障。奥运备战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完善的保障体系则是基础。在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在科技保障方面,坚持科技创新,着力解决训练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完善奥运备战科技服务保障体系,突出“科训医”结合。在伤病防治、功能恢复方面,特别加强重点运动员伤病预防与治疗工作,防止非战斗减员。在反兴奋剂工作方面,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决不允许兴奋剂问题损害我们的队伍、集体乃至国家的形象。在竞技信息情报方面,加强针对性,提高智能性,拓宽搜集途径,并重视情报的应用与反馈。在国家队组建与管理方面,充分考虑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队伍选用适宜的管理体制。

  竞技资源配置与优化。备战过程本质上体现了各个运动项目动员和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在竞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要优化体育行政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费资源的配置;优化参赛项目的总体布局,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合理确定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等的配置比例;优化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项目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备战项目内部资源配置。

  第四篇:2008年奥运会我国参赛重大问题。

  主要包括:中国代表团本土参赛;奥运代表团参赛指挥系统;参赛过程与程序化参赛;参赛行为变异与应对;参赛风险识别与评价;奥运制胜与心理因素;教练员参赛指挥;代表团成员形象塑造与媒体应对等专题。

  参赛指挥系统。构建一个适宜的参赛指挥系统,有效地利用集团作战,是完成参赛任务的核心要素。体育代表团参赛指挥系统是多级协调模式的组织结构,由信息反馈、管理决策、管理执行、工作监控、后勤保障五个动态的子系统构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要做到体育代表团参赛指挥系统的有效运行,对指挥系统要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编制计划网络图,明确分工,逐级上报,规范流程。此外要处理好各运动项目部门与总指挥之间的关系,重视比赛信息,实施人力支持,强调运动员参赛行为控制并实行有效的突发事件指挥和报告制度。

  参赛过程控制及程序化参赛。采用程序控制方法对参赛过程进行控制,可以保证教练员和运动员将参赛的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进行有序安排,为运动员提供脉络清晰的操作路径,为运动员尽可能表现出自己应有的竞技能力提供客观保证。随着竞技体育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日益复杂,掌握参赛规律已经成为各个项目共同关注的主题,参赛过程与环节的掌控成为运动员发挥水平的关键因素。力争实现奥运会程序化参赛,有助于参赛的群体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形成共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氛围;避免运动员因大赛造成过度紧张而忘却某些重要参赛环节;使不同角色各归其位,使比赛的现场忙而不乱;并为运动员发挥比赛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赛各种复杂因素及应对措施。关于本土参赛问题,举办国参赛环境对于东道主运动员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是正反两维的,应尽早发现劣势,及时做出适应性调节。关于参赛行为变异与应对,应对原则是:判断与干预相结合,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适时性与同步性相结合,可控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关于参赛风险识别与评价,要重视参赛风险事件历史资料归纳整理,加强识别主要参赛风险能力。关于心理因素与奥运制胜,我国运动员奥运参赛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心理调节和心理控制,包括主场逆效控制、参赛自信提高、注意焦点指向和逆境顺境应对等。教练员对竞赛规律的把握、大赛实战场景的处理、运动员比赛现场关键时刻的指导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运动员取胜的法宝。影响参赛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思想工作与政治优势、激励与奖励、饮食与营养、伤病与处理等。

  体育代表团形象塑造与突发事件应对。体育代表团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集中展示。以往我国体育代表团形象总体上属于良性和正面,大多围绕赛场表现、竞赛道德、拼搏和团结精神等维度来总结代表团形象,或者将赛场表现与民族精神等结合起来阐述。北京奥运会期间应注入“亲和、开放、宽容、友善”等新元素。此外,奥运会突发事件的赛前准备必须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危机教育;防范措施包括社会安全事件防范措施、主要事故灾害防范措施、卫生安全事件防范措施、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第五篇:北京奥运会实现成功举办的伟大预期。

  主要阐述充分准备和成功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意义、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中国竞技体育的历史使命等问题。   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首都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申奥成功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达到一个新水平,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一次交汇和融合,同时也证明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全面崛起,认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参加北京奥运会,国际社会了解到一个充满活力、飞速进步的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中国获得一个展示综合国力、奉献世界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遗产,无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还是对中国和世界体育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将会在世界体育界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指引,以体育学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体,综合应用和广泛吸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系统科学、生物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备战和参加大型运动会涉及的决策、指挥、参谋、执行、操作、保障、监督、反馈等系统,以及训练、参赛、管理、保障等实践环节进行了多学科、宽视角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既取得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丰硕的集成创新成果。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基础理论,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体育发展战略、体育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体育管理学等体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向纵深发展。

  课题研究过程恰逢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的关键时期,课题组深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参赛实践一线,适时推出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为解决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参赛存在的普遍性、关键性训练、管理、比赛等问题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为提高中国体育代表团备战、参赛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系统化发挥了重要理论先导和科技支持。

  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多学科专家、学者进行交叉综合研究,力求从战略和大局上着眼,从细节和专门问题入手,以北京奥运会为重点和案例,探索备战、参赛重大国际赛事的系统构成、战略目标体系、项目统筹、制度体系、技战术训练与创新、科技保障、资源配置、伤病防治、思想政治工作、反兴奋剂、参赛指挥、参赛风险、心理调节、本土参赛利弊因素、代表团形象塑造等备战、参赛若干关键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发挥了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课题组注重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出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各备战国家队的重视和采纳。在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领导的备战北京奥运会系列活动中,项目研究团队参加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例如,理想信念系列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反兴奋剂教育、中国代表团礼仪教育等。课题成果提出的诸多操作性意见与建议为奥运备战和参赛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辉煌成绩和展示全新形象注入了智力因素和精神营养。成果不仅对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所做出的理论探索将为今后中国体育学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带来诸多启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