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刘志迎: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06月06日09:08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值得关注的重大国家战略问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中华五千年文明,深蕴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底蕴,饱含着大量文化素材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是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我国电影、电视、动漫等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五千年文化典籍和诗书作品,为文化数字产品准备了丰盛深厚的表现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文化产品创造探索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遍布全国的文化古迹,为文化产业开发留下了可以丰富想象的巨大空间。即便是好莱坞也在积极吸纳中国元素(如《功夫熊猫》等),希冀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找到创意的灵感和文化产品内容(如《花木兰》等)。
  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再开发、再创新,将使得中国文化产业保持长久生命力。
  精神生活需求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推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物质财富不断增强,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需求变得日益强烈。
  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将形成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消费总量将大幅提高,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实践证明,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和精神享受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快速上升;文化消费形式将呈现多元化倾向,人们渴望高质量的国内外影视大片享受视觉盛宴,渴求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诉说幸福生活,期望形象逼真的动漫体验新技术成果,需要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缓解压力;文化消费内容要求将越来越高,人们在文化消费中不仅注重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更加要求文化产品有深刻的积极向上的内涵,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净化心灵。
  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多样化和高端化,客观上要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高质化,这将强劲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创意创新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意创新是文化产业化、产品化的转化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转化为满足社会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需要通过创意创新来实现。
  文化产品消费具有不同的层次,需要创意来衔接。高雅经典的文化产品和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内容形式复杂的文化产品,常常曲高和寡,不易为大众理解和接受,需要有大众化的创意来进行转化;文化产品消费追求趣味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需要诙谐幽默的创意来表现;文化产品蕴含时尚特性,反映时代旋律,体现时代潮流,受文化环境和氛围影响,时而形成人们文化需求和实际文化消费错位,需要创意来引领。
  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产品,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挖掘文化深层内涵和整合现代元素的创意,可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满足大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文化创意是解决人们“精神渴求”和“文化贫乏”矛盾的有效途径。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文化产品创意,在创新中求发展。
  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序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绝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粗制滥造,必须在注重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的前提下,按照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系统构筑文化产业链,探寻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产业链,表现为上游的内容产业、中游的设计制作产业、下游的营销服务产业及其衍生产业。整个产业链围绕知识产权的形成、发展、保护、升值以及转化,通过知识产权的价值传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一批由原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组建的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发挥龙头作用,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向上下游延伸,获得整体发展;各种形式的中小文化企业、工作室等,在产业链上形成有效补充,组成有序的文化产业链,保障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成熟的商业模式作保障。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依靠引入商业模式来保持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思维方式,文化产业突破传统文化体制局限,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以“创意+科技+资本”为经营理念,以非凡的创意作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品,然后再依靠新型营销模式,拓展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链构建和延伸,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新技术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
  文化产业需要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营销模式,延伸产业链,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动漫和网络游戏、创意设计与新兴产业,建设大容量的数字文化资源库,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互动融合;利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设备更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先进安全的现代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促进网络整合,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平台功能;积极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和技艺的氛围,有效促进各种有影响力的不同文艺形式的作品相互改编和移植;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支撑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容集成、加工、制作、传播生产平台和运作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化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了迥异于西方的东方文明,催生了全球“中国文化热”,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孔子学院,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文化产业国际化过程中,一批国内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注资海外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以多元化渠道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中小文化企业根据自身实力,以合作出口、积极参与国际性文化展销等方式,适当寻求国际合作,实现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文化企业要瞄准国际市场,通过区域差异开发符合文化产品进口国价值准则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分地区、分阶段占领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元素的区域本土化开发,将促进我国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从电视到电影、从漫画到游戏及其衍生产品均可全方位进军国际市场。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责编:秦华、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