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坛新论

透视美欧制度性问题——

“钱主”左右“民主”会带来什么? (3)

  2011年12月22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曲星:刻意异化的问题根源

  2011年,世界经济险象环生,西亚北非动荡不已,国际热点此起彼伏,西方社会风潮涌动。人们注意到,正在肆虐的全球经济危机发源于西方,而未来最大不确定因素仍在西方。民众已不仅是对某项改革政策不满,而是对整个西方制度提出质疑。

  西方常夸耀其政府通过民众普选产生,因此最能代表民意。实际上,在西方式民主体制下,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多是零和博弈。执政党执政越成功,民众满意度越高,反对党上台的概率就越低,因此反对党的政治前途寓于执政党的失败之中。朝野零和博弈以损害公共效率为代价。为取悦选民,政客盲目许诺,造成社会公共开支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政府信贷盲目扩张、民众负债超前消费等诸多问题,最终引发了金融和经济危机。要走出危机就必须执行紧缩政策,而紧缩财政意味着减少公共服务,触碰既得利益。政府若认真执行紧缩政策意味着政治自杀,这里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西方经常夸耀其媒体享有完全的新闻自由,媒体在法律规定的自由范围内监督政府、反映民情、预警社会。但在现实中,作为一种逐渐被垄断资本掌控的产业,媒体为了自身生存并谋求利益最大化,功能逐渐异化。财团对其麾下的媒体有潜移默化的“政治熏陶”,每个媒体都清楚本集团的“政治红线”。西方新闻自由最鲜明的特征、即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对政府或政治家的攻讦,不过是不同财团为自己的政治代表造势而攻击其政治对手而已。

  西方国家议会经常会有非常激烈的辩论,但在国际事务中,明显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干涉别国内政、以强凌弱发动战争的错误动议,却往往能在议会得到通过。这是因为涉及别的国家,特别是与自己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不同的国家的事务时,西方政客本能地拒绝接受别国政府的立场,又本能地相信“异见人士”提供的资讯,因此西方议会涉及外国问题的辩论经常是肤浅的,通过的决议往往偏颇。

  一些西方国家把与自己价值观和治理方式不同的国家视为异类,并通过各种手段在这些国家改朝换代。一旦这些国家的民众与政府形成街头对峙,西方必然向示威者传递支持信息,对这些国家的政府施加高压,结果往往使游行示威演变成动荡,动荡演变成冲突,冲突酿成流血,流血为国际干预提供了依据,形势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直至爆发战争。实际上,今年美欧也发生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和骚乱,伦敦警方曾一天拘捕1000名示威者、纽约警方曾一天拘捕700名示威者。如果当时国际舆论也铺天盖地地谴责欧美政府,也一边倒地支持街头民众,那么伦敦和纽约的法律秩序一定不会那么快就得到恢复。

  当权力的相互制约异化为朝野的零和博弈,受损的就是公共服务的效率;当民主由崇高的目的异化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割裂的就是社会民众;当新闻媒体异化为无孔不入的利益集团,伤害的就是公民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当“人道主义干涉”异化为发动战争的依据,为了保护一部分人就要造成更多人的伤亡,为了避免所谓的“人道主义灾难”就要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当享受生活异化为超过偿还能力的借贷消费,经济崩溃就是迟早的事。如果把文明冲突视为必然,把异己文明视为异类,企图用一种价值观来统治整个世界,用武力来强加治理模式,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战争和贫困,人类的思维在自然的挑战面前就会越来越僵化和贫乏。这正是西方国家和当前国际社会许多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1】 【2】 【3】 【4】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