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坛新论

柳斌杰:保护文化环境是国家战略问题 (2)

  2011年10月14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护文化环境是个战略问题

  文化是一个稳定的、长期影响人们生活的要素。总体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本身又具有稳定性和超前性。在历史上可以看到,有时即使一个制度灭亡了,相应的经济基础改变了,旧的文化却不会马上消亡,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封建主义灭亡了这么长时间,封建文化却依然很顽固,其在生活中的遗留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文化有时候也有超前性,比如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五四运动”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就超前出现了,这深刻地体现了文化的先导地位。正是由于文化本身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文化环境保护的战略性。

  (一)保护文化环境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和国家民族命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特别强调,全党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早在2003年8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这里,对文化的战略意义讲得非常明确。文化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命运。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文化环境表现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多样化的状态,不同文化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得益于我们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得益于我们的民族以中华文化为凝聚力和精神发育的标准。因此,在全球化条件下保护文化环境,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保护文化环境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对于世界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思维情感仍处于较快转变之中的青少年,文化环境的影响力显得尤其巨大。我们党历来认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任何时候,都要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环境。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实施精品战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切实加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才。这就要求文化战线要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生产优质文化精品,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保护文化环境事关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环境在某些地方有所恶化,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相背离的内容。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在内,各类不良信息肆意泛滥,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越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越要防止文化垃圾;越是大发展大繁荣,越要有保护好文化环境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发展的结果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会给党和国家、给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从文化管理上看,我们的工作责任非常重大,虚假信息不禁止,社会就不能稳定;文化垃圾不扫除,文化环境就恶化;盗版问题不解决,文化创新能力就上不去;淫秽色情的东西不消除,人们的精神就会受侵扰,健康有益的文化就难以发展。我们只有全力维护文化环境的健康,才能实现各类文化的良性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环境保护工程

  文化环境保护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心愿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它抓好。

  几年来,我们不断地总结保护文化环境经验,大力实施文化环境保护工程,特别是在“扫黄打非”、打击侵权盗版、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已经有28个部门参与了文化环保工程,形成了党和政府统一领导、各个部门齐心协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有效工作机制。针对新情况,我们也在不断开拓文化环境保护工程的新形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区域化的“护城河工程”、“天山工程”、“雪域工程”、“珠江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成效显著。政府逐步完善了有关的法律、条例、规定、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加大了查案办案力度,在依法打击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严从快打击制黄贩黄行为。我们不断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手段,对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等各类载体的行政管理手段都在不断完善。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报刊管理的精神,在大力整治报刊低俗之风的同时,深入开展了低俗音像制品整治、互联网及手机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和打击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斗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保证了文化市场的平稳有序,为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下一步,我们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依靠群众,形成合力,继续加快文化环保工程的组织实施,为人民创造健康繁荣的文化生活环境。依法查处非法违禁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继续打击淫秽色情文化,打击各类形式的侵权盗版,继续整顿市场秩序。

  保护文化环境不仅有对负面文化进行打击的一面,还有对主流文化进行建设、促进繁荣的一面。这就像我们对待自然环境一样,一方面要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环境建设,植树造林。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扫黄打非”和市场监管,另一方面发展报刊、图书、影视、文艺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为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

【1】 【2】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