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坛新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务实启动 (3)

本报记者 祝晓风 王建峰 夏萌  2011年10月11日15: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开山破路 探索经验

  熟悉中国社科院的人都明白,实行创新工程是院党组和院长陈奎元由来已久的考虑,也是社科院上上下下的一致愿望和期待。这些年,陈奎元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改革创新,他说:“现在应该考虑机构设置改革的问题。我们的管理方式与行政机构雷同,上行下效、上传下达,照章办事多,鼓励自主创新少。各研究单位对于如何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缺少压力、动力和竞争意识。这样庞大的机构按惯性运转,经常发生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带头人没有人可带,需要人带的找不到带头人;团队的组织达不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降低了效率,这些都必须予以改变。”在2011年的院工作会议上,陈奎元再次指出,“我院的体制、机构设置、人才使用和培育方式、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办法需要继续创新。”他又说,“实施创新工程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有利于社科研究的组织方式、激励机制和良好风气。”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启动会议召开。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全立主持会议。会议议程十分紧凑,几位领导的讲话节奏也很快,让人感到一种紧迫感。王伟光对参会的8家单位的同志说,创新工程来之不易,责任重大,各单位要开山破路,探索经验。李秋芳在对试点工作作说明时说,这8个试点单位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的论证”,“有战略价值和很重要的学术意义”。

  8月24日,围绕创新工程相关制度的一场“现场解答会”专门为各单位召开。院各职能部门的有关同志,面对几十个所局关于创新工程的申报和实施等各方面的提问,一一认真作答。现场气氛热烈,会议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5点。

  此前,院领导就表示,改革创新,既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研究机构或高校的。他们成功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创新工程要增加人才、增加投入,但不是简单地加减,不是简单地加人、加钱、加机构、加编制。有一种不符合实际的理念,领导一交代任务,就要课题费,要编制,要人,要职级。搞创新工程,这种理念是要不得的。

  人,说到底还是人

  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用人制度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机构设置创新、科研资源配置方式创新上做好文章,真正解放和激活科研生产力,调动科研、管理等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工程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有利于研究所和研究室建设,是否有利于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成果,是否有利于出被全国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学术大家和拔尖人才,是否有利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已经成为“社科人”的共识。高全立接受采访时说,进人问题是新的用人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通过用人制度改革,形成良性“退出机制”。在创新单位的设置方面,强调创新岗位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要严格创新岗位进入条件,确保进入创新岗位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创新岗位聘用人员的管理方面,院里确定了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绩效的管理原则。人员受聘时不分编制内外,不受原职称、职务限制,主要看能否适应创新任务需要。

  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有关领导对记者表示,创新工程从人事管理制度上进行了顶层设计,总的原则有两条,一条是竞聘上岗,一条是退出机制。

  “实际上,人员退出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我们这次改革的初衷。这几年,我们进行过一些改革,但因政策的不配套和现有环境所限而难以做到。” 张冠梓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这次人事制度改革,是把建立和完善人员退出机制作为改革的重点,提出了新的用人管理办法,“要解决出口问题,首先要改革进口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有它的内在规律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30多年来的管理体制机制,曾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社科院领导和广大科研人员都意识到,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越来越不适应,与党和国家对社科院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接受采访时说,分析这些差距,“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机制体制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我院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对我院进一步发挥中央‘三个定位’作用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最近几周对许多研究所而言,时间仿佛突然加快了脚步,时间的密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加班加点,研究创新工程的方案,论证创新项目,讨论创新工程实施的方法。紧张繁忙的脚步、明显加快的语速中,却显出一种坚定的信心和澎湃的激情。

  李秋芳说,各所工作扎实了,院里的计划也就扎实了。中国社科院的创新工程,要给全国的学术界带个好头儿。

  创新之潮在人们心中涌动。我们期待着。我们清楚地知道,时代也在期待着我们。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