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转改”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进党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本质要求,各新闻单位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和时段留给群众,强化报道的百姓视角,彰显民生情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新闻宣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
在“走转改”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中央电视台在“走转改”节目报道中,始终遵循镜头朝下、视角朝下的原则,让群众成为画面的主角,让草根成为报道的主人公,已成为央视“走转改”报道的一个鲜明特色。许多普通百姓成为荧屏的主角,面对亿万观众,他们真情述说心中的喜悦和烦恼、生活的创造与变化,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围绕近期民生热点问题,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先后推出“北京交通治堵”、“北方供暖问题”、“贵州旱区群众吃水难”等节目。尤其是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栏目,着重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把报道的触角深入到社会最小细胞,呈现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观念。
与此同时,央视将黄金时段留给普通百姓,规定春节期间要把“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如《酿酒敬家人的夫妇》等报道,开创了《新闻联播》在头条位置播发“新春走基层”的先河。在此期间,《新闻联播》还播出了《小花的除夕》、《小央金:我去北京只有一个心愿》、《老兵王继腾15年的新春心愿》、《邵全杰的回家路》、《秦岭打冰人的苦与甜》等“新春走基层”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据统计,春节期间《新闻联播》共播发“新春走基层”50余条,收视率比去年同期提高27%。这些节目在制作上打破了眼睛向上的选材习惯,镜头100%都是瞄准基层百姓。这一贯穿始终的创作理念,使今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成为民生题材最密集、基层报道最丰富、故事化表达最彻底、百姓视角最到位、服务群众最贴心、屏幕效果最生动的一次大规模新闻实践。
央视的新闻实践表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是对中国新闻界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认。新闻工作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
深化“走转改”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服务人民群众;要强化大众视野、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多宣传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报道群众的创新创造,多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体现新闻工作的价值。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走向基层,才能获得真实、鲜活的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只有与群众走得近、交流得多,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解决为大众还是为小众、走上层还是走基层、跑热门还是跑冷门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实践,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真正体现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
![]() | ![]() |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