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要闻

综合集成当头 创新就在其中

——简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盛昭瀚  2012年03月19日14:5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去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了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招标公告,经受理投标课题、组织专家通讯初评和会议答辩复评、公示建议中标课题等环节,最终有3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重大社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已成常态,但从此次第三批招标发布的招标课题研究方向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对此次获得立项资助的36项课题作简单的分类,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如城市发展、环境保护、质量安全、低碳经济等,这类问题全局性、综合性强,需要同时运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大约占整个立项数的百分之五十。

  第二类:为了进一步深刻研究某一类复杂社会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运用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新视角的渗透研究,如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对金融系统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从法律规制的视角研究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政策等,这类课题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第三类:关于复杂社会科学问题跨学科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如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社会科学计算实验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社会群体行为的涌现机理及风险辨识等,这类课题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因此,不难看出,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的立项有其鲜明的学术创新引导和学术价值取向,即第三批项目以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复杂性、综合性强的重大现实问题与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需求问题为重点,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具有明显的文、理、工、农、医等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特点,体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在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针中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思考和战略安排,此次招标工作释放出来的这一重要信号,已在全国许多高校及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体系现代化及整个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不考虑社会活动的各类主体(个人、企业、政府等等)的自主性、适应性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与其他科学相比,社会系统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它的复杂性主要源于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社会各类要素之间关联方式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等等,这些复杂性的“总和”使社会系统、社会现象呈现出诸如“适应性”、“涌现”、“演化”、“路径依赖”、“敏感性”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性特征。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化趋势、规模趋势、关联紧密趋势、环境突变趋势等日趋明显,正不断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

  从科学哲学意义上讲,历史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若干学科曾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又被不断分化,而现在又出现了学科间界限不断被打破、边界不断被重现划分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大趋势,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当代“大科学”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这主要是当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科学问题复杂性与日俱增,因此,需要更多、更丰富地移植和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工具,更有甚者,某些社会科学领域原有的基本知识体系一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通过深度的交叉与融合,可能会在整体上产生新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进一步形成社会科学新的领域或新的学科生长点。这既反映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大趋势,也反映了社会科学与人类整个科学文明一起“与时俱进”的大趋势,是一件值得高兴更值得重视的大事。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大力推动学科融合与交叉,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单纯的研究技巧,而是因为只有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才能产生新的认识与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对社会问题研究的精细化与准确度,进而提高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预见性和驾驭力,因此,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边缘发现科学问题,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解决科学问题”已成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