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要闻

陈奎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2011年11月01日09: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决定》明确提出,“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倍努力,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厚重的民族精神,引领时代、高瞻远瞩,体系完备、科学严谨,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一)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决定》还提出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等许多重大任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根本性、长期性的任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键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遵循这个要求,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这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和经济、法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要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方针,加强传统学科建设,使之增强活力,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扶持新兴、交叉学科,使之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带动哲学社会科学的更新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

  (三)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

  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反映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符合时代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心任务,为建设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造福中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广泛的认同基础;要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富有浓厚民族气息,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要与本国国情和实际相结合,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努力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哲学社会科学。

  (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决定》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落实这项要求,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科学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分配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国际重大理论、重大战略、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对策建议。《决定》还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这是鼓励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界更好发挥现实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切实加以落实。

  (五)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决定》强调,“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并明确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这是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政策的一个重要亮点。中央强调,要大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的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作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就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律,优化学科结构,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就要从当前客观实际出发,提出有科学依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学术观点。推动科研方法创新,就要广泛吸收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运用。《决定》还提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任务。这些部署的落实,将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着力推出优秀成果

  《决定》明确要求:“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这是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分量、思维成熟程度和对人类社会探索的广度深度。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服务社会。《决定》提出,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项目。这是推出优秀成果的重要部署。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还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面向国外系统翻译、出版和介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

【1】 【2】 【3】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