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寶貴經驗
回顧中國國際關系學40年的發展可以看到,成績來之不易,既是學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晶,也是中國國際關系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40年來,中國國際關系學研究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也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40年來,中國國際關系學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和分析世界發展潮流、中國發展大勢、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等。在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中國國際關系學研究展現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人民立場,並在開創國際關系理論中國學派過程中始終站穩立場、體現特色。
從中國與世界交往實踐中獲得發展動力。國際關系學具有鮮明的實踐屬性,它的發展離不開國際關系實踐活動。中國國際關系學取得的長足進步,既與國際關系持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有關,更是由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特別是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所推動的。可以說,國際關系深刻復雜變化所產生的外部影響,全面對外開放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所產生的日益增長的內部理論需求,形成了中國國際關系學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引進和借鑒的關系。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本來的、外來的知識體系,是一個學科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歸納世界發展演變規律的智慧、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方法。40年來,中國國際關系學界挖掘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外交思想、國際政治思想等,並對其進行理論化建構、實証研究和比較研究。同時,面對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經歷了引進、學習、吸收、批判借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國國際關系學的主體性不斷得到強化、專業性不斷得到提升。
營造良好學術生態。學科的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這要靠一批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學者來共同努力創造。正是由於幾代學者的接力奮斗,中國國際關系學研究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得到了發展完善。中國國際關系學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指引下,潛心研究、共同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