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共產黨誕生為何是“大事變”【3】

章百家2018年06月26日10:23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誕生為何是“大事變”

思考三個重大問題

1922年初至1923年初,共產黨推動和領導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這一輪斗爭的經歷,使黨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隨后,在共產國際的撮合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實行合作,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

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對中國共產黨的成長非常重要。這一時期,中共的活動雖多打著國民黨的旗號,但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幾乎完全由共產黨人負責;共產黨雖未直接掌握軍隊,但軍隊的政治工作基本由共產黨人負責;北方軍閥統治區的地下工作,也基本由年輕的共產黨員承擔。正是這三個方面的經驗,使得共產黨在此后同國民黨的長期斗爭中具有比較優勢。同時,中國革命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也初步顯現出來,主要是革命領導權問題、統一戰線問題和武裝斗爭問題。這些問題當時雖未能解決,卻迫使共產黨去思考,加快了政黨的成熟。

大革命的失敗表明,中國革命靠共產國際來指揮是行不通的,以城市為中心也是行不通的。經過挫折和摸索,中國共產黨終於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開始在中國大地上真正扎下根。進一步來看,開辟武裝斗爭、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實際上包含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套辦法滿足了貧苦農民的訴求,使共產黨解決了怎樣在中國生存和立足、怎樣同中國社會結合在一起的問題。

二是支部建在連上,解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問題。工農紅軍成為黨的可靠的政治工具,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軍隊可以不發餉,這原本是不可想象的,但共產黨做到了,靠的是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靠的是革命理想主義,靠的是官兵平等。

三是解決了在農民成分佔黨員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紀律性,教育、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革命進程的問題。

由此可見,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不僅與政治形勢有關,而且與中國的經濟基礎、社會狀況和階級狀況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找到奪取革命勝利的正確路徑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就逐漸具備了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的能力。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