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陳定家:信息時代尤需精品意識【3】

陳定家2018年06月08日1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陳定家:信息時代尤需精品意識

  正確認知與精品意識

  在信息研究界頗有影響力的《信息煙塵》一書,就探討過如何“在信息過載中求生存”的難題。作者認為,信息稀缺的時候,人們將其視為無價之寶﹔“信息過剩一旦發生,信息就不再對生活質量有所幫助,反而開始制造生活壓力和混亂,甚至無知……盡管信息革命創造了諸多奇跡,但是一股黑壓壓的‘信息煙塵’已飄然而至。”當信息煙塵鋪天蓋地之時,被信息淹沒者將不在少數。美國學者詹姆斯·布朗指出,當數字化印刷技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制造出呈幾何級數增長態勢的書刊和報紙,出版物出現無法遏制的連環爆炸效應,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人們,如何處理這排山倒海式的大潮,已成為一個事關人類文化未來的嚴峻問題。

  信息過剩愈是嚴重,有效信息愈是匱乏。相關研究表明,信息過載不僅會造成事實上的信息匱乏,而且還會造成信息污染,並引起信息飢餓、信息孤獨、信息上癮等信息疾病。在泛濫的信息海洋,信息的真實性無法驗証,信息誤導隨時有可能發生,信息的不確定性更是令人不勝惶惑。按照信息論創始人香農的說法,“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確定的東西。”但隨著信息爆炸和信息過載的發生,它卻逐漸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古人雲:少則得,多則惑。過猶不及!如何不為信息過載所惑,是擺在每個當代人面前的問題,更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繞不過去的問題。應對方法之一是培養媒介素養,提升明察明辨的能力。《呂氏春秋·察傳》說:“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聞而審之,在信息過載時代尤為必要。在信息大潮洶涌而至之時,文藝工作者應勇立潮頭,擦亮眼睛,去偽存真,敢於對“偽大數據”說不,敢於對“以丑為美”等不良現象說不,始終堅持價值判斷和價值引領。

  其二則是守好文藝的一方淨土,越是信息過載,越要披沙揀金,越是信息過載,越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在這個信息滄海橫流的時代,更要凸顯文藝本色。在海量信息的競逐中,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己任,拿出真正經得起考驗的精品佳作,憑本事說話,靠品質取勝。文藝發展的歷史長河已經証明,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關鍵是要定心聚力,不畏浮雲遮望眼,專心致志地鍛造精品,為提升當代中國文藝的含金量而努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