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網絡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把握信息時代特征提出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信息領域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這成為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重要制約。突破並掌握核心技術既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成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把核心技術的命門掌握在自己手裡,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突破,並打造出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的產業鏈、生態鏈、價值鏈,為網絡強國建設打下扎實根基。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信息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生產力質的飛躍和生產關系的深刻調整,與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相比較,其覆蓋范圍更廣泛、影響更深遠。如今,互聯網廣泛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各領域。一個國家在網絡空間的掌控力、競爭力如何,已成為判斷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信息化作為我國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契機,對信息化相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科學回答,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指引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但應清醒看到,我國雖已是網絡大國,但同網絡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發展,在高性能計算、量子通信、5G等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必須掌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這一國之重器,實現核心技術突破。這不僅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需要,更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根基。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網絡安全能力、建設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有效運用互聯網促進社會治理,讓人民群眾共享網信事業發展成果,必須緊緊抓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構建高水平的、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認識和把握技術發展規律
技術創新和發展有其自身規律,認識和把握這些規律是實現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的首要之舉。
維護安全和追求效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維護安全是技術變革的一大動力。人類歷史上很多顛覆性技術都是在維護國家安全、軍事安全的需要下產生的。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就是為解決通信安全問題而設計出來的。而推動互聯網真正普及的,則是大量商業網站的接入和網絡服務商的出現。維護安全和追求效益兩種力量交互作用、交替推進,持續刺激信息技術推陳出新。
信息技術發展以系統生態更新迭代為特征。以往,技術發展呈現線性連鎖特征。某一方面的技術突破會依次傳導創新動力,引起其他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發展則是以系統生態更新迭代為特征。生態更新的技術創新模式,意味著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未必需要沿襲傳統的追趕超越戰略,有可能通過系統生態的迭代實現彎道超車。
公共政策對信息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催化作用。政府的政策引導、資源投入以及服務監管對技術創新具有深遠影響。縱觀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實踐,政府通常都起到了強大的行政推動和政策引導作用。比如,在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科技發展規劃,確定不同的創新重點,為創新提供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支持。
領軍企業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主力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最新的核心技術通常誕生在領軍企業中。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由企業作為技術引進和轉化開發的主體,可以保証技術創新的主動性和高效性,並在成功提升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形成增加技術創新投入的良性循環。領軍企業將知識發現進行技術化開發、市場化擴散、資本化運作,成為推動信息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