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鄧純東2018年05月31日08:1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正確看待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科學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証統一關系。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不斷彰顯優越性,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

  1.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實踐証明,作為黨和人民97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必須對其巨大的優越性,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優勢保持足夠的自信。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絲毫不意味著我們否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加強自身建設、推進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恰恰相反,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觀點而不能有絲毫的僵化保守和故步自封,要始終堅持通過改革創新推進制度建設,以更好地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彰顯其巨大的優越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事實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就是不斷改革創新的產物,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發展,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改革完善,它的優越性,不僅在於它符合我國實際,更在於它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在於它能夠不斷與時俱進地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正是基於此,鄧小平同志堅信:“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可見,堅持和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內在要求不斷改革創新。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基本確立起,經過制度建設和改革創新的長期探索實踐,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已經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沒有完全達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還存在一些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和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這影響和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有些方面甚至成為制約我們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從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的角度考慮,堅持和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必然要求深入激發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全面深化各領域的改革,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事實上,我們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就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就要切實遵循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牢牢把握六個“緊緊圍繞”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責編:孫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