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出新成果【2】

發現大量石質類文物及船板,確認金銀島一號為沉船遺址

2018年05月29日08:24來源:文物局

原標題: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出新成果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雖然僅發現一塊原生狀態的船板,但船板附近分布有一定數量的陶瓷器碎片,且船板周圍遺址表面發現的石質類文物分布也較為密集,因此該水下遺存應為沉船遺址無疑。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質類文物的種類、造型、裝飾花紋以及青花瓷器碎片的釉色、器形、紋飾等都與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同類器物非常相近,尤其是裝飾連續成組變體壽字紋、器底有文字押款的青花瓷器在二處遺址皆有發現,這種青花瓷器在福建閩南地區德化、南靖、安溪等地窯址清代中晚期的遺存中也多有出土,因此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的時代與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相近,為清代中晚期,其性質應為從福建閩南地區出發為東南亞地區華人移民運輸石作和陶瓷器的船舶在金銀島附近觸礁沉沒后形成的堆積,石質類文物中的建筑構件多用於建造宗廟或祠堂等。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船板的發現解決了珊瑚島一號、浪花礁二號等以石質類文物為主要堆積形式的水下文化遺存的性質,眾多水下遺物的發現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等相關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柱上雕刻的一瓶青蓮花紋、青花瓷器上“全興”、“雙泉”等押款和變體壽字紋紋樣等充分體現了海外華人濃厚的鄉土觀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堅持,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東南亞等地的傳播和影響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北邊緣發現有碇石三塊,碇石周圍沒有發現其他相關的遺跡和遺物,但根據碇石的形狀和尺寸推測此處有可能曾有更多的沉船。

華光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南部,是一個隱沒於水中、發育較為完整的環礁,東西長28、南北寬8公裡,低潮時部分環礁可露出海面,潟湖內水深6-32米,散布有大量暗礁,有南、北門與外海相通,南部口門大,北門較小。

2018年華光礁潟湖內水下考古探測使用了多波束測深系統、側掃聲吶、淺地層剖面儀、DGPS等設備,共計完成華光礁潟湖內掃測面積16平方千米,獲取了華光礁潟湖內的水深、海底地貌、底質模型與圖像等基礎資料,發現水下疑點多處,並對其中的2處疑點開展了潛水探摸和確認。

在以往的水下考古調查中,華光礁礁盤及外側礁盤台地上已發現水下文化遺存9處,其中2007、2008年發掘的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遺址即為其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發現。2018年對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遺址以外的其余8處水下文化遺存開展了復查工作,水下復查面積達296000余平方米,確認了這8處水下文化遺存的分布范圍和保存現狀。水下復查中採用了新的調查方法,即水下隊員通過水下搜索探明遺存的“四至”范圍后,利用高精度手持GPS接收器自帶的區域定位功能標注和計算出該處遺存的面積及分布。調查方法的改變使得本次復查水下搜索面積擴大,對水下遺址、遺物點面積的計算更加精確,所有復查對象的分布范圍在原基礎上皆有所擴大,水下遺存遺物散落區與密集分布區的范圍更加明了,對水下遺址或遺物點的認識也更加清晰。在水下復查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現有保存狀況對華光礁已發現的8處水下文化遺存提出了針對性的分類保護建議。(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海南省博物館 鄧啟江、蔣斌、何聲樂、羅鵬、賈賓、朱硯山)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