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共產黨宣言》的國際影響與歷史貢獻【2】

楊金海2018年05月28日08:46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共產黨宣言》的國際影響與歷史貢獻

  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推動亞、非、拉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馬克思、恩格斯積極支持19世紀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爭,特別是支持中國人民反抗西方列強的斗爭。人類進入20世紀后,以列寧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進一步提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指導推動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大批獲得獨立和解放的民族國家建立起來,不少國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或具有社會主義特點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極大地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促使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體系最終崩潰,為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地開展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交往、共同發展和自由聯合展現出光明前景。

  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鼓舞和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為美好社會理想而奮斗。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思想文化體系逐漸建立起來,舊的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逐漸瓦解。即使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話語體系,促成許多新的學術流派誕生,造就一大批聲譽卓著的國際著名學者。在當今世界,不論人們是否認同馬克思主義,都在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基本分析方法。例如,經濟、政治、文化三要素分析法已被廣泛運用於世界各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以及政治家的演說、新聞記者的報道和報紙雜志的文章中。

  《宣言》深刻改變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

  習近平同志強調:“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這是總結世界和中國百年歷史所得出的科學結論。

  1899年,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以及《宣言》的片段文字傳入中國。從那時起,中國的仁人志士為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就不斷向國內介紹《宣言》的思想。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在對各種思想進行比較之后,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由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在他們的組織領導下,《宣言》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得到廣泛傳播。特別是由陳獨秀組織出版、陳望道翻譯的《宣言》第一個中文譯本於1920年在上海問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宣言》深刻影響我們黨的幾代領導人、千百萬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毛澤東同志在延安與斯諾談話時回憶說,1920年,他到北京時讀了許多關於俄國情況和共產主義的書,其中有三本書特別銘刻在他的心中,使他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其中之一就是《共產黨宣言》。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是通過讀《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深情地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 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都十分重視對《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原原本本地閱讀馬克思主義原著,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特別要求領導干部精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共產黨宣言》。

  正是在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浴血奮戰,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使得中國人民真正站立起來。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繼續帶領人民建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境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拓創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使得中國人民真正富裕起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繼續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滿懷信心地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闊步前進。

  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現代化,也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文化的現代化。它直接影響了我國現代話語體系的形成,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的理論思維水平,促進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思想文化以及大眾文化的繁榮發展。

  170年的人類歷史証明,《宣言》的思想是顛扑不破的真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無與倫比,為人類所指明和開辟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路英明正確。可以告慰馬克思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是《宣言》思想以及整個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回首過去,我們堅持以《宣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作指導,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感到無比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堅信,沿著《宣言》所指明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康庄大道繼續前進,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的壯麗曙光,人類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編譯局研究員)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