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如何看待我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

王遠鴻2018年05月10日09:02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如何看待我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三、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但科技創新整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在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大創新成果,一些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但整體上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開發能力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缺乏依然是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障礙。80%左右的關鍵技術、多數高端裝備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依賴進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在國際上知名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數。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國雖已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盡管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新舊產業融合不斷加快,但整體規模和貢獻還相對有限,創新驅動增長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四、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但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比較突出

  相對而言,發達國家內部的發展較為平衡,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差距較小。而中國仍處在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的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等的差距較大,具有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特征: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2016年東部地區人均GDP分別是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1.77、1.85、1.62倍,省與省之間人均GDP差距最高達4倍以上。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2017年我國城市化率為58.52%,仍然遠低於發達國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距仍很明顯。201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的2.7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的2.2倍。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2016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65,如果考慮到財產存量的差距,分配不平衡的問題更加突出。四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看病難、擇校難、養老難等問題,仍然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五是經濟與生態發展不平衡。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和生態產品的需要日益增長,與生態環境總體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

  五、我國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但發展不充分問題仍亟待解決

  相對而言,目前,我國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准入還存在不必要不公平限制,行政性壟斷等時有發生,一些“僵尸企業”退出困難,地方保護問題依然存在。二是效率發揮不充分。當前,投資效率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三是有效供給不充分。供給能力跟不上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步伐,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服務化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四是制度建設不充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還面臨一些體制機制約束,監管體系、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制度缺口還很明顯,有利於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制度環境還未全面形成。

(責編:孫爽、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