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如何認識和破解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2】

應若平2018年05月10日09:0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如何認識和破解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

  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方面入手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必須從職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主要方面入手,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地位,提高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有特色發展。

  促升級。實施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國家重大戰略,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緊密銜接。促進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允許機關事業技術技能崗位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允許高職院校招收企業在職職工,突出解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實施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中國特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造就一大批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工匠新生代。制定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實施辦法,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實施職業教育教師素質提升行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准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允許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技術人員雙向流動,推進在職業院校設立大師工作室,在企業設立名師工作室,建立區域共享的兼職教師庫,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行業企業領軍人才、技能傳承人到職業院校任教。加強職業院校領軍人才培養,將職業教育教學名師納入國家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培養大批有良好師德、有育人本領、有技術創新能力的職教“雙師型”領軍人才。

  促融合。修訂職業教育法,出台校企合作條例,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權、利。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基本辦學制度,強化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重要主體作用,推進產教協同育人。促進產教雙向供需對接,建立健全教育與產業人才供需共享平台,破解就業市場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推進校企協同創新,大力推進校企共建技術創新平台,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作用。推進東中西部職業教育、城市與農村職業教育協作發展。推進職業教育、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協調共進,促進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溝通銜接。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提升職業院校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能力,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國際影響。

  促均衡。實行差異化發展政策。鼓勵支持不同的地區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特點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引導支持職業院校走特色發展道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計劃,推動中西部地區以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這些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加強薄弱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實施農村職業教育振興計劃,加快縣域職業教育發展,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放在中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加大農業職業院校和涉農專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工匠。盡快實施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打造職業教育品牌。

  (作者:應若平,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孫爽、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