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擺正領袖作用與集體智慧的關系,才能凝聚黨心、善集民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領袖人物是人民群眾的引領者,在歷史發展中發揮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列寧曾指出:“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黨的理論創新也是這樣。如果沒有起核心作用的黨的領袖善於集中全黨集體智慧、總結群眾豐富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就不會有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就不會有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在黨的理論創新過程中,領袖的創立者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黨的理論工作者、專家學者都可以為黨的理論創新作出貢獻,都可以為黨的理論大廈增磚添瓦。但能夠實現綜合性集成性創新的,能夠提出、發現和採納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新認識、新見解的,能夠將其上升為路線方針政策並對全局具有重大指導作用的,還是黨的的領袖。正是由於黨的領袖這樣一個特殊的作用,我們黨會把在理論創新起統領作用的領袖作為黨的新的指導思想主要創立者,並用其名字來命名。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又一大理論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的主要創立者是習近平同志,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正當其時。
在黨的理論創新過程中,領袖起著特殊的重要作用,但集體智慧的基礎性作用必不可少。我們黨歷來強調,成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十九大報告中也是這樣講的。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內容和要求的。1992年7月,鄧小平同志就十四大報告送審稿談自己的意見時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范圍內,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鑽研出什麼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真理蘊藏在群眾的實踐中,智慧萌生於集體的創造中。領袖引領理論創新的過程,就在於善於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集中集體的智慧,把群眾和集體的發明創造加以概括、提高和推廣,形成新的理論,並轉化成全黨和人民群眾普遍而自覺的活動。為此,就必須走群眾路線,必須發揚民主,使我們黨的生活民主化,使我們國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
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需要集思廣益、廣納群言,以求賢若渴的包容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如此,全面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進程亦是如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定能夠在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發揮巨大的指導作用,並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個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張峰,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著作有《鄧小平理論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鄧小平理論學習綱要》《神聖名義下的爭鳴——西方馬克思主義導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