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智庫:心懷風雲行大道

賈宇 張勝2017年01月12日08:5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智庫:心懷風雲行大道

當今國際秩序正在進行深刻的調整變化,國際關系處於重要的轉折關口。這一形勢變化,在為我國智庫界提出更多挑戰的同時,也成為各類智庫在國際舞台上顯露崢嶸的難得歷史機遇。“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7”將“國際影響力”作為重要維度,置於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全面發展歷程中進行考察,是具有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的主題對焦。

在大會討論和三個平行分論壇上,智庫中人放眼風雲變幻的全球局勢,圍繞我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外交戰略,就加強和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智慧碰撞。

服務和用好主場外交

提升全球治理制度性話語權

2016年9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作為近年來我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載入全球經濟治理史冊。回顧這一主場外交,無法忽視智庫在其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作為一支新興力量,智庫憑借公共外交優勢,在國際舞台靈活地穿針引線、積極凝聚各方共識、有效開展議程設置,成為峰會一大亮點,為我國對外交往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7年,我國又將迎來兩項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上半年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下半年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珠玉在前,各方對智庫界寄予厚望。有效應對全球性重大議題,需要智庫界提出真知灼見﹔貫穿全年的兩項主場外交活動,也將為智庫自身國際影響力提升提供難得的主場助推。

以服務和用好兩項主場外交活動為思考基點,智庫專家學者就提升智庫國際影響力貢獻思考。

既要留意具體,又要著眼根本。在中央黨校教授趙磊看來,我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過程中,既要提供物質性公共產品,如資金、項目、人員,也要提供理念性公共產品,如治理方案,更要提供制度性公共產品,並通過區域性的制度安排推動全球性制度的完善與重組。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柯銀斌態度鮮明:“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制度之爭,智庫要為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提供智力支持。”

既要解決中國問題,又要跳出中國看中國。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認為,當前海內外交流日益頻繁,智庫的國際影響力大不大,首先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得好不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王義桅指出,很多問題看似“中國問題”,實際上是發生在中國的世界性問題。“中國智庫既要伐中國之謀,也要伐世界之謀,提出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方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認為,各國智庫需要互聯互通,搭建交流平台,圍繞各方共同關切和各自訴求,展開對話和探索。

既要著眼當前想辦法,又要把握長遠謀未來。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指出,當今到了中國智庫“走出去”的時代,智庫要積極在海外設置分支機構,利用好海外數量龐大的華人華僑資源。在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看來,開展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問題研究,是學術研究型智庫安身立命和增強國際影響力之本,我們要獲得話語權,就必須對世界發展趨勢進行精准把握。

既要在國際舞台揮洒自如,又要以靜定功夫夯基培土。在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永權看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積極配合國家總體外交議程,精心設置議題,同時推動國內外話語體系轉換。對於智庫建設,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王靈桂認為,要在“修齊治平”四字上著力。修,即開展精細化基礎研究,堅持一地一策、一事一策。齊,即帶好隊伍,同時開展“一帶一路”、金磚國家學術共同體建設。治,就是要出好主意、想好辦法,當好國家參謀。平,就是要有戰略意識、戰略眼光、戰略思維。

經營國際傳播“百年老店”

開拓公共外交施展空間

面對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我們如何在國際話語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莉麗認為,智庫實現有效傳播有賴於思想產品的創新,這是智庫傳播力的靈魂。另外,以網絡為媒體的傳播是國際社會智庫傳播的重要發展趨勢,根據定量研究分析,我國智庫網站的國際影響力較弱,更談不上利用社交媒體來進行國際傳播,值得國內智庫界高度重視。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運全說,蘭德公司不是一天建成的,互聯網時代經營智庫尤其要有品牌意識,以敬畏之心打造國際傳播的“百年老店”。

上海高校智庫管理中心執行副主任沈國麟強調,要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我國周邊國家的輿論生態,不能隻關注美英媒體。

隨著中國走進世界舞台中心,智庫公共外交作為政府外交的重要補充,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