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智庫:心懷風雲行大道【2】

賈宇 張勝2017年01月12日08:5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智庫:心懷風雲行大道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院長竺彩華認為,與政府外交相比,智庫開展公共外交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智庫要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對世界大勢作出判斷,以創新思維在對外政策制定上發揮前瞻作用。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信息室主任馮鉞認為,公共外交重在“交”字,我們現在和世界上主要智庫的交往非常不夠,要解放思想、進行制度革新,激發公共外交潛能。

營造健康文化氛圍

實現與決策層良性互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智庫建設,我國智庫文化建設迎來了“黃金時代”。專家學者認為,智庫要增強國際影響力,必須加強健康文化氛圍營造。

智庫功能影響智庫文化,對智庫文化的深刻認知將助推智庫功能的實現。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指出,學術可以是學者的“一管之見”,但智庫的研究對象必須是“前世今生”“左鄰右舍”“從頭到腳”“行之上下”。智庫要解決的問題是綜合性的,這是與學術研究的根本不同。很多智庫研究跟一般學術研究幾無區別,能解決什麼問題?

談及目前智庫文化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方長平指出:過於重視短期成果和應急性研究,缺乏開展戰略性、開創性研究氛圍﹔過於重視領導批示和媒體影響,缺乏開展精品內容建設的濃厚氛圍﹔研究、反映、解釋社會現象不足,設置議題能力不夠。

決策影響力是智庫影響力的根本保障,與決策者實現良性互動是形成智庫影響力的根本途徑。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杜志章認為,智庫與決策層的關系應該是置身決策層之下,搞好一線調研﹔置身決策層之中,與決策者親密接觸﹔置身決策層之上,為決策者提供戰略參考。要從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抽象的宏觀研究與埋頭苦干等方面推動智庫和決策層良性互動。

(責編:李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