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終身學習資源全覆蓋
2.0版學習型城市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構建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具有開放、靈活、普惠、自主特點,由學校教育體系和各類學校以外教育體系相互補充、相互融通、和諧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創造一個學習機會豐富、成才途徑多樣、學習成果得到認可、有力推動城市各類人才發展和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格局。
企業是城市創新的重要主體。在全新的終身教育體系中,要大力引導和扶持大企業建好企業大學或員工培訓中心,有效突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時,也要注重為中小企業草根創新提供人才發展支撐。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高地。要積極推動開放大學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機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提升從業人員的學歷水平、職業能力和學習能力作出貢獻。市場培訓機構是對市民學習需求反應最快的機構。應充分引入市場機制,制訂和完善鼓勵社會培訓機構、社會組織參與終身學習服務的政策,充分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各類人才培育。
社區教育機構是社區居民增長才干、陶冶情操和形成社區組織力、凝聚力的學習共同體。要繼續大力發展社區教育機構,在區級層面理順業余大學、社區學院與社區學校或農村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之間的關系,大力發揮社區教育機構促進地方發展的作用,促進普通市民學習,並服務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公共機構的教育服務力,依托互聯網等移動虛擬學習空間,適應各類人群多樣化學習需求,實現終身學習資源全覆蓋。
如何“四兩撥千斤”
要充分發揮終身教育在開發人力資源存量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以“人才紅利”替代正在消失的“人口紅利”,上海有必要為終身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十二五”期間終身教育事業的發展表明,政府對終身教育投入的不斷增長,已經對終身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顯著推動作用。新形勢下,建議進一步將終身教育事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教育規劃之中,並將其視為公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和政府督政的重要內容給予必要保障。
要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多元主體推進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參與和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的協作性機制。目前,雖然設立了統籌各部門資源、共同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領導體制,但其全面規劃、綜合協調、資源統合、評估監督等職能尚待進一步發揮。
在制度創新方面,應借鑒國際經驗重點構建好資格框架體系,對在不同教育和學習情境中獲得的學習成果開展有效認定,尊重人們在學校以外機構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真知才干,形成學校教育與終身教育共同繁榮發展的格局,快速提升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
要大力培育一支具有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終身學習從業者隊伍,規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服務標准,大幅提升終身學習的品質與服務能力,發揮終身教育在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