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的綠色發展:機遇、挑戰與創新戰略

趙建軍2013年11月11日13:23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中國的綠色發展:機遇、挑戰與創新戰略

  中國實施綠色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中國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很多因素都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對於中國的綠色發展而言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中國實施綠色發展的機遇。首先,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這是中國綠色發展的思想保障。科學發展觀蘊含著豐富的綠色發展理念,其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就是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在當代,就是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使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呵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科學發展觀已經成為一面旗幟,日益深入人心,並落實在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具體體現在:制定了一系列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正逐漸形成,開發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實用技術,環保產業得到大力支持。

  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理念和戰略部署保証了中國綠色發展的順利實施。科學發展觀的持續推行,將會使我國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傳統以煤炭、石油為能源的“黑色”經濟增長方式將逐漸步入“綠色發展”的軌道。

  其次,國際間技術交流與合作是綠色發展的技術支撐。綠色發展需要綠色技術作為支撐,人們通常把節約資源、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的技術統稱為綠色技術,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利用技術以及清潔生產技術等。①

  技術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因素和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在各國、各地、各企業之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又加速了這種不平衡。這樣,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即資源在全球內的重新配置成為必然。

  近年來,中國通過與其他世界環境大國的合作,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為中國的環境管理和環境質量的改善帶來機遇。中國的環境標准已逐步提高並與國際標准接軌,中國有更多機會參與環境與發展的國際合作,促進環境友好技術的轉移,使中國獲得更多的國際社會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我國現在掌握的部分綠色發展技術基本上與世界同步。如,綠色能源最重要的風電、核電、智能電網,以及低碳技術、高速鐵路等,我們都具備與世界一流國家競爭的優勢(當然在關鍵技術領域仍有較大差距)。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要積極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參與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危機的行動中來,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合作,努力提升中國的綠色競爭力。

  再次,健全的信息網絡為綠色發展提供了信息平台。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蓬勃興起,網絡信息資源逐漸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傳統的環境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因此,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信息網絡,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對改善城市環境、各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網絡的健全,有助於建立有效的環境檢測體系和應急系統,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使得環境管理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保障所獲取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能夠有效地開展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互動和聯系,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等。

  環境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建立起了科學的環境檢測系統、環境污染源及環境保護系統,通過信息化把整個國家的環境保護系統和社會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推動了社會發展。

  最后,區域與行業示范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經濟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那種不顧東西部地區的客觀差異,忽視行業間的差別,主觀地推行均衡發展政策的作法,實踐証明是行不通的,推進綠色發展亦是如此。將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作為示范單元,對其採取特殊的政策,使其優先發展,以此樹立樣本、總結經驗,從而帶動更多的地方、更多的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生態省(市、區縣)、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環境模范城市、循環經濟試驗區、主題功能區劃分等試點示范,所取得的經驗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決策者所接受,並開始吸引更多的目光,這種區域發展新理念正成為一股浪潮,席卷著神州大地。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