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與“中國夢”的時代魅力

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復興

2013年10月22日17:1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流砥柱、中國道路與“中國夢”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琪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黨校、干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本次論壇就是對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實際貫徹。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歷史展覽時鄭重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對近代中國百年來滄桑巨變所作的一個具有歷史唯物論意義的科學論斷。

回顧風雲激蕩的中國近代史,中國人民是在列強的重重圍困下進入20世紀的。當時,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豆剖、欺凌掠奪,軍閥紛爭、戰亂不休,生靈涂炭、民不聊生。“風雨如磐暗故園”,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生存危機。無數仁人志士為尋求救國救民之道,上下求索,前赴后繼,但最終都出師未捷,空懷壯志。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猶如滄海橫流中的中流砥柱,毅然決然地擔當起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創榛辟莽、浴血奮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從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歷史性跨越﹔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中國有史以來具有最廣泛、最深刻意義的社會變革,探索並積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道路決定命運。今日之中國,日新月異,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這一中流砥柱的引領下,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大願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中國夢”的實現,就像“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歷史昭示我們:唯有中國共產黨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發展進步才會有正確方向和光明前景﹔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務必在黨的領導下,切實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奮力前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

把本次年會定名為“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復興”論壇,完全契合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現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關鍵在於,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經過不懈的探索,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非常完整的、科學的闡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意義在於,這既是對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的一種超越和創新,也是一條與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區別的嶄新道路。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需要不斷地研究、探索。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過,“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經確立並掌握群眾,也必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作為全國七大研究中心之一,應倍加努力擔當這一歷史使命。要毫不動搖地堅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建設性地思考和解答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中所面臨的前沿問題和重大課題,進一步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理論闡述及理論體系,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在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由上海市委黨校和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聯合編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綱要》一書,就是以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為依據,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從主題上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提升馬克思主義研究公共平台的凝聚力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 沈國明研究員

上海市社科界學術年會是上海市社聯於2003年發起創辦,到今年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其間學術年會得到了本市高校、黨校、社科院、部隊院校和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等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已經成為上海學術界匯聚學術百家,展示研究成果,共同交流啟發,感受思想魅力的學術文化公共平台。

本屆學術年會主題為“中國夢:道路·精神·力量”,於2013年9月至11月間在上海舉辦,包括年會大會、學科專場、主題專場三大系列活動。即將在11月6日召開的年會大會,主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中國實際,聚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與建設”,為中國經濟升級提供理論依據。

在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下,2006年開始,上海市社聯年會組織設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專場,並連續7年舉辦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科專場及年度論壇,共舉辦了16次季度論壇、2次青年學者論壇。從2011年開始,已經連續兩年編撰出版了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年度報告。2013年,全市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充分利用學術年會和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這個公共平台,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合舉辦了主題為 “三個自信與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的季度論壇﹔與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領域拓展”的季度論壇﹔2013年還將編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報告。重視推進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專場和研究論壇工作,是上海市社聯承擔的重大使命和職責所在。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做好這項工作,理論界、社科界責無旁貸。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內在接受程度,將有賴於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所提供的理論建構力和現實解釋力。為此,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要成為社科界、理論界學術研究的主旋律,通過社科界、理論界持續的努力,使上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能更有作為,更具學術影響力,使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公共平台更具凝聚力,成為激勵和培養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基地,使馬克思主義研究隊伍能夠更好地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完成新任務。

“中國夢”的理論解讀、學術觀照與戰略觀察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 劉世軍教授

本次論壇圍繞“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復興”這一主題,從理論、學術、戰略的角度,對“中國夢”進行了深入討論。首先,從學術上,深入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背景、科學依據和自身發展,提出了“歷史研究是馬克思理論貢獻的科學基礎”的觀點。其次,從理論上闡發了“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提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始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夢”獲得了豐富的內涵和科學意義﹔“中國夢”為馬克思主義轉化為千百萬人的行動和力量搭建了橋梁﹔“中國夢”使近代以來的愛國主義、理想主義等在今天獲得了新生等觀點。再次,從戰略研究的視角上,對實現“中國夢”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作了深入的闡發。本次論壇立場正確,觀點鮮明,方法多樣,是一次高質量的學術盛宴,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意義十分重大。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