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求是》雜志刊發文章

三論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況 (2)

2012年04月10日09:1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論:認清道德領域的成績與問題、主流與支流,堅定道德信心

  《認清道德主流 堅定道德信心——再論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況》一文認為,2011年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個社會真正危險的道德狀況,不是人們對失德現象的義憤,而是對道德滑坡的冷漠。無論是感動還是疼痛、譴責還是反思、憂慮還是希望,都傳遞著社會公眾的善良意識和德性本質,反映出干部群眾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願景,也充分証明我國社會的主流道德觀念、主流道德行為和主流道德輿論的積極、進步、向善。

  文章認為,評價道德發展的問題與成績,與評價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問題具有相當的同一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其巨大成就得到人們的高度認同,然而,一些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但這些,都不能影響人們對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評價,中國的發展成就,沒有人敢否認,也否認不了。問題確實不少,成績更加巨大,這正是中國的實際國情,是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態勢。對道德領域的形勢也應該作這樣的評估。可以認真地梳理和比較一下,30多年來,伴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在人的利益、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個性、人的權利等問題上,有了多麼巨大的變革和進步﹔改革開放意識、競爭進取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正義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有了多麼巨大的轉變和創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政治道德、公共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的道德建設,又有了多麼巨大的改進和提升!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肯定,中國道德的發展進步在總體上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歷史成就同向,與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同向,與中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同向。

  文章說,在當前中國社會道德領域,一些時段、一些領域、一些人群的局部道德滑坡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有些道德問題還相當突出。但無論怎樣高估問題的嚴重性,失德現象仍屬支流,社會道德積極、進步、向善的主流地位無可撼動。

  以腐敗問題為例。一方面,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風氣的敗壞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另一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銳意改革,勇於探索,致力發展,開拓進取,帶領群眾干事創業,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忠於職守,敬業奉獻,不計報酬,不辱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舍小家,顧大家,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負重前行,超負荷工作,甚至犧牲了健康和生命﹔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嚴格自律,清正廉潔,用一身正氣堅守著黨性,保持著共產黨人的本色。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抗擊非典、防控疫情的斗爭中,在關鍵時刻和危難關頭,總是我們的黨員干部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舍生忘死,慷慨赴義。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大批這樣的黨員干部,如果沒有一大批這樣的中堅和骨干在團結帶領群眾奮斗,我們的黨和政府就不可能成功推進並駕馭這30多年來波瀾壯闊的大變革,我們的國家就不可能有這30多年來突飛猛進、舉世驚嘆的發展和進步。

  以誠信問題為例。一方面,商業欺詐等現象屢禁不止,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食品安全問題尤為突出,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等,讓一些群眾發出了“還能放心吃什麼”的責問。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商家是好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商家把誠信當作自己的生命和無形資產。如果不是這樣,中國就不可能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商品就不可能涌向世界每個角落,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也離不開的從主要日用品到高端電子產品的供應基地。從出口商品看,2009年和2010年,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測的中國出口貨物不合格率分別為0.15%和0.14%。2010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食品合格率達99.53%﹔出口歐盟的食品合格率達99.78%﹔出口日本的食品合格率也達到99.74%,高於同期來自美國和歐盟進口食品的抽檢合格率。從國內商品看,近年來,在衛生部每年進行的抽檢中,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合格率更達95%以上。與飲食質量密切相關的是,中國人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改革開放初期的68歲提高到73.5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也越來越好。這表明,食品質量的提高和安全保障,功不可沒。

  以公德問題為例。一方面,扶貧濟困、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遇到了新情況、新挑戰,一個“小悅悅”事件,似乎顛覆了不少國人的道德觀念,要不要救助不相識的人,成為一些人心中糾結不清的問題。另一方面,勇敢徒手接住墜樓女童的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以德報德、堅決拒收上萬元補償金的合肥兩位農婦,在看到孩子躺在馬路上抽動的那一刻“隻想著救人”的陳賢妹,這一個個平凡的道德模范,這些在中國大地上天天都會出現的義舉,為中國社會牢牢地支撐起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的道德藍天。這些年,每遇大災大難,中國社會都會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天動地的場面。蔚為壯觀的志願者隊伍,已成為今天中國社會一道真善美的風景線。為北京奧運會服務的志願者就達170萬,是奧運史上志願者最多的一屆。據團中央志願者工作部2005年的不完全統計,全國有260萬個學雷鋒小組,學雷鋒志願者超過3000萬人﹔全國已建立了43萬個志願者組織,常年開展活動的志願者超過6000萬人,注冊的志願者達2000多萬人。志願者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赤誠心,折射出中國社會道德狀況的主流。
【1】 【2】 【3】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