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出版座談會發言摘要
2012年02月16日08:1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刻把握我們黨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冷溶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的時候,中央宣傳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一書出版發行了。這本書分八個部分,收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320多段。這些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關於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和豐富經驗。在編輯和學習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體會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我們黨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
第一,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江澤民同志強調:“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一個不能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的民族,是很難發展起來的。”這些重要論述,突出反映了我們黨對於文化建設重要地位的深刻認識。
第二,關於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思想不去佔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佔領。我們黨一貫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証。
第三,關於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推動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並形成了一系列指導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針。比如:“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等。這些重要的指導方針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推動了各個時期的文化發展,也是我們今后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指針。
第四,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鄧小平同志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江澤民同志強調,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在這些重要論述和思想的基礎上,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戰略思想,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指導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力量、道德觀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
第五,關於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終是我們黨推進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長期的文化建設實踐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使我們黨逐步認識到,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兩方面的任務都必須抓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兩輪驅動,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和多樣化文化需求的新思路、新舉措。
第六,關於文化創新和文化體制改革。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推進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我們黨在這方面提出許多重要思想和要求。比如:“推陳出新”、“移風易俗”、“標新立異”﹔文藝的路子要越走越寬,題材和表現手法要日益豐富多彩﹔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要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等等,這些論述對於今天推動我國文化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七,關於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建設,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毛澤東同志說,沒有知識分子不行,無產階級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鄧小平同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提高了知識分子的地位,提高了文化的地位,開創了一代新風。江澤民同志提出,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方向,抓隊伍建設,一定要有一支專門從事精神文明建設的高素質的宏大隊伍。近年來,胡錦濤同志進一步從人才強國戰略的高度,要求高度重視文化人才培養,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在這些思想指導下,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越來越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重視,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第八,關於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和制度。毛澤東同志曾要求各地黨委第一書記親自出馬抓思想問題,責成省委、地委、縣委書記管思想工作,管報紙、學校、文學藝術和廣播﹔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說改善黨的領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各級黨委的主要負責人一定要重視理論界以及整個思想戰線的情況、問題和工作﹔江澤民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必須牢牢掌握在黨手裡,各級黨委都要增強陣地意識,切實加強對思想文化陣地的領導。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指出,各級黨委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都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戰略高度來謀劃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提高領導文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遵循。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關於文化建設的這些重要論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90年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經驗總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摘編》的出版,對於深刻把握我們黨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進一步推動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落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將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1】 【2】 【3】 【4】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