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梦与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研究

2024年01月10日09:3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天津师范大学秦龙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梦与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5BKS027),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曲建武、祁峰、田芯、赵闯、董震、高健、白苏婷、郭倩倩、高毅波、肖唤元、邓晶晶、毕长新、赵永帅。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初级形态改革共识支持下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纵深推进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步伐。

党的二十大指出,新时代十年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这十年间,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还应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以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共识。聚焦中国梦,阐释改革共识凝聚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的逻辑使然、时代必然与现实要求,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成果旨在厘清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内在多维逻辑关联,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凝聚改革共识的基本经验,系统考察全面改革期社会共同体改革共识的障碍,科学谋划新时代凝聚改革共识的战略设计,系统构建中国梦与改革共识协同共享的凝聚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搭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共同体改革共识凝聚平台,加快中国梦与改革共识问题的理论构建,推进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实践的具体展开。

一方面,“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研究”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研究,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方面对“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谋划。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方位凝聚社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继续凝聚改革共识。从改革初期共识到当下改革共识的发展并非破裂后的重新凝聚,亦非原来改革共识离散后的进一步聚合,更不是以一种新共识取代旧共识,而是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和引领性改革共识的升级凝聚,即从初始形态改革共识升级为当代形态改革共识。有无改革共识,关键要看改革是否坚持人民至上方向,是否着眼于服务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另一方面,“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要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阐释改革共识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共识自身演变的逻辑规律;采用综合比较法,通过对当代社会思想意识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向度上的综合比较分析,探寻社会改革共识构建的规律与趋势;综合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和共识性质研究方法,对改革全过程中的共同体结构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凝聚改革共识、推进民族复兴中国梦需要契合重构社会共同体的基本结论。

在理论篇,廓清与厘定了中国梦与改革共识的理论内涵与逻辑关联。注重“中国梦-改革共识”之间的逻辑链条及关系研究,提出中国梦对共同体价值重塑的观点,即中国梦澄清了个人与共同体的时代关系,共同体的持存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共同体的发展状态从根本上决定了个人利益实现的程度。构建多维多元样态的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共同体,搭建基于不同群体合作的共同体运行平台,凝聚更强的改革信心和改革动力。

在历史篇,回顾与思索了改革历程与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基本经验。每一次社会改革都伴有一定的社会矛盾与思想分歧,最终能引导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必定是能够透彻把握时代课题、解决时代问题的确定性的共识。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与内在逻辑的研究,深入挖掘和阐释初始形态改革共识的形成、基本内涵、争论及其化解、价值承载、特殊的历史禀赋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寻求共识,以包容态度来对待多元化社会思想差异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改革共识的核心逻辑没有变,依然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在现实篇,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障碍与内在逻辑进行建构。改革共识与改革动力问题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单一性理论阐释上,也不能仅停滞在“社会现象总结经验教训”的表象式研讨上,要敢于直面深层次的价值判断困惑问题,探究阻碍社会共识形成的内在根源。凝聚改革共识要注重社会共同体价值,整合与改革共识凝聚平台建设。在关于中国梦对共同价值的凝聚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重塑改革观念的战略设计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价值整合模式重构与改革共识凝聚平台建设的双重任务。

在实践篇,对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实践方略进行解题。秉持“中国梦-改革共识”一体化的价值前提,通过对社会共同体改革共识“临界点质变协同效应”、改革“分歧”中因价值引领而形成的“稳定结构”效应的研究分析,阐释中国梦凝聚改革共识的内在机理,推动中国梦凝聚改革共识的实践体系建设,实现中国梦、社会共同体与改革共识的整体串联,打造改革共识共同体、改革共识聚合平台,推进凝聚改革共识的实践落地。

中国梦彰显全方位、全方位的磅礴力量,具有引领、凝聚、激发的巨大能量。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接续实践中,应当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共同牵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精神,以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为共同路径,以实现每一个中华儿女自由全面发展为共同追求。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注意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全面服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学术价值方面,一是廓清了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理论与逻辑。从中国梦的本质规定与价值意蕴阐明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从改革共识的本质规定与价值意蕴阐明改革共识的基本思想,从共同价值导向、共同话语建构、共同现实关切厘定中国梦与社会改革的关联逻辑。二是梳理了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凝聚历程与基本经验。剖析改革起步期的争论中心和凝聚的共识,回顾改革探索期的分歧焦点和达成的共识,梳理发展调整期反思的重点和确立的共识。从思维前提、组织力量、价值遵循和现实保障四个方面梳理了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经验与启示。三是厘清了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现实障碍与逻辑。从改革意愿诉求不一、改革内容看法不一和改革方式见解不一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期改革的不同声音;从“认知差”“利益差”“个体差”“空间差”考察全面深化改革期改革共识形成的困境;从共同价值导向、共同话语建构、共同精神凝聚和共同现实关切等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期改革共识进行逻辑梳理。四是构建了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的时代回应与实施方案。以“解题与前行”为主题,从理论分析层面进入实践层面,提出中国梦回应改革新要求重塑改革共识、中国梦化解改革困境生成改革共同体、中国梦升级改革逻辑整合改革动力、中国梦立足新时代贡献智慧力量的思想观点。

应用价值方面,一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中推动社会改革共识凝聚,整合改革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以中国梦为导向,保障和改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发挥社会治理效能,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二是着眼于中国梦在凝聚改革共识中的整体串联功能发挥,深化对中国梦的价值凝练,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研究着重勾连中国梦的历史演进逻辑,阐发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的必然联系,以中国梦为牵引,以共识凝聚为抓手,为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三是在打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改革共识凝聚实践系统基础上画好共识凝聚施工图,推进中国梦凝聚社会改革共识实践的具体展开。研究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从改革主体、依托、场域、步骤、原则和价值方面阐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路径,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功能阐明改革实践的整合路径,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责编:皮博、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