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1月19日11:0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自2017年立项以来,稳步推进,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按照首席专家的设想和预期目标,公开资料的收集进度已超过总任务量的70%,资料的整理已接近总任务量的50%。实地调研按计划分期分批顺利实施。开题报告会、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先后召开。档案查阅工作深入进行,采访、口述史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一批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内部开展了若干次小型研讨,初步攻克了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基本厘清了一些史实真相。

子课题方面,总体上看,都是按照预期的目标和进度在持续推进。责任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合作研究单位西南医科大学、各子课题组建立了高效便捷的沟通协调和学术交流机制。其中,关于“‘鸡鸣三省’会议时间、地点研究”子课题,是课题组在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攻关难点,投入的研究力量最多,推动的力度最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其他各子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查研究概况

第一,子课题组开展实地调研。(1)2017年12月,子课题负责人许先春研究员带领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人员赴云南昭通及威信、贵州遵义和毕节进行实地考察。(2)2018年2月,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赴泸州叙永县石厢子考察,并在成都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同课题组成员召开座谈会。(3)2018年4月,子课题负责人许先春研究员邀请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专家赴叙永县石厢子、古蔺县太平镇考察红军四渡赤水行军路线、遗址遗迹等。

第二,课题组集中调研。除各子课题组牵头的小范围专项调研外,2019年1月以来,课题组共组织了两次集中调研。(1)1月21-26日,由子课题负责人李后强教授委托课题组成员杨先农研究员带领调研小组赴泸州叙永、贵州毕节、云南威信进行摸底调研。主要了解了各地有关“鸡鸣三省”会议研究的基本情况,收集了一部分地方资料,召开了几次小范围的专家座谈会。(2)3月21-27日,由首席专家杨胜群带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及课题组主要成员赴泸州叙永、贵州毕节、云南威信等地进行深入调研。每到一处均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专题座谈会,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调研数据整理运用。集中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撰写了《赴云贵川调研日志》,详细记载了每日行程、所见所闻、调研座谈、线路踏勘等情况。四川省社科院相关同志正在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预计2019年底会有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

2.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第一,由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指导,自2017年底以来已经编辑、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两辑,名为《长征“鸡鸣三省”会议文献专辑(一)》《长征“鸡鸣三省”会议文献专辑(二)》。

第二,课题组在查阅中央档案馆等馆藏档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专门安排一位课题组成员从事查档工作,仔细查阅了中央红军1934年至1935年的文稿、电报、回忆录等文献。

第三,课题组多方搜集线索,对有关知情者、亲历者进行采访,形成了一批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第四,课题组在赴云贵川实地调研过程中,收集到一批资料,比如《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红军长征过云南》《红军长征在四川》等 ,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了云贵川三地关于“鸡鸣三省”会议研究的概况、主要观点、文献史料等情况。

第五,在广泛收集研究资料及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组织撰写了《“鸡鸣三省”会议召开时间、地点证考综述》,包括研究成果综述4份。

第六,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以征集、购买等形式获得公开出版的相关资料、论文集几十册,比较大型的资料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等。

3.学术交流情况

第一,2018年5月29日上午,课题组在北京举行开题报告会。当天下午,召开“鸡鸣三省”会议研究学术座谈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陈晋研究员、军事科学院曲爱国、石仲泉研究员、经济日报罗开富以及中央档案馆、国防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20多人参加。会上,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方法等进行了介绍,专家们对整个课题的框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二,2019年1月20日,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邀请中央档案馆、军事科学院专家在北京召开课题咨询会。就课题前期收集、整理的文献以及查阅的部分档案向专家进行汇报并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三,2019年3月课题组赴云贵川集中调研过程中,杨胜群研究员分别于3月22日晚上在云南威信县主持召开“‘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调研座谈会(云南省)”,3月23日中午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主持召开“‘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调研座谈会(贵州省)”,3月23日晚上在泸州古蔺县主持召开“‘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调研座谈会(四川省)”。座谈会邀请了地方党史、地方志、宣传、文化等部门同志参加,并广泛征求地方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参与调研的专家分别就“鸡鸣三省”会议的背景、过程、内容、意义等与地方同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第四,2019年6月3日,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在北京与云南威信县同志,就云南方面提供的相关研究资料和阶段性调研成果进行座谈、研讨,交流沟通有关情况。

第五,2019年6月底,课题组成员在北京参加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生培养学术研讨会时,就课题研究情况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第六,2019年7月10日,子课题负责人许先春研究员受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委托,在京与课题责任单位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教授座谈,研究下一步工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相关同志参加。

第七,2019年7月16日,子课题负责人、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教授召集胡学举教授等,就课题推进工作召开会议,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责任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发布了开题报告情况以及调研进展情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一直对课题调研情况进行追踪报道。课题组成员、泸州刘竞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发表《遵义会议不是一次独立的会议》(2018年6月15日)一文。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权威档案的查阅、获取难度大。为了获取一手、权威的档案资料,课题组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大量人力,但因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在查阅真正有价值的档案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已想方设法克服尽量查阅。为了获取真正有用的档案,课题组将尽全力协调。

第二,整理资料难度大。截至目前,课题组收集的资料已经比较丰富,但需要进行归类、筛选排除一些不够权威、甚至有误的资料。这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目前课题组已通过临时招募研究生等形式加以解决。

第三,协调难度大。本课题设计了几个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不在同一地区,不在同一系统,年龄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集中调研的开展,协调起来难度大。但是,经过磨合,由首席专家牵头,相关的沟通机制、协调制止、汇报机制已建立起来,后期的调研和报告撰写会更加顺畅。

第四,形成权威共识难。课题涉及中共党史上诸多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史实,其中不少成为固定认识。对其中存疑的内容进行探讨容易,下权威结论难,下具有权威共识的结论更难。课题组拟从档案入手,力争获取权威的结论,最大程度地推动形成学术共识。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一个争议达三十年之久的党史军史重大难题,需要梳理的历史文献量巨大,需要甄别考证的观点很多,故而在前期阶段,课题组把查阅档案、收集资料作为前期工作的重点难点加以部署。虽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时间,但却是必要的、必须的、值得的。目前来看,成效是明显的,特别是在查找档案方面已经取得了过去所没有取得的成果,在口述史方面形成了新的成果,这些都将为后续论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由于课题研究难度大、任务重,加之子课题负责人涉及多个系统、多个地区等原因,课题组在成果宣传推介方面的意识不强,宣传推介相对滞后于资料收集整理进度。下一阶段,将加大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力度。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对策建议

该报告对“鸡鸣三省”会议的重要性、研究现状进行了仔细梳理,基于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尽快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加大对我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根据国家重大招标项目“‘鸡鸣三省’会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议对叙永县石厢子等“鸡鸣三省”会议最可能的会址以及其他红军长征遗址,制订总体保护和开发规划。

(二)学术论文

《遵义会议不是一次独立的会议》2018年6月15日发表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主管),其主要观点为:遵义会议前后,从1934年12月12日的湖南通道会议到1935年5月12日的四川会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长征途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有了这些会议,才使中国革命从转折走向辉煌,让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一系列会议,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铺垫和准备,那么后来的石厢子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就是遵义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修订发扬和全面总结。前者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了领导路线的问题,而后者则从细节上解决了权力交替、人事安排问题,军事上成功地运筹了“四渡赤水”,使中央红军转危为安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三)资料汇编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先后汇编了“鸡鸣三省”会议文献专辑。主要从权威出版物、期刊、报纸等摘录了“鸡鸣三省”会议的相关资料,并按照党的文件、回忆录、电报、专家观点等进行了归类。对重要的文献进行了核对,以保证其准确性;对地方志、口述史方面的资料进行校正,排除了明显的错漏;对学术界有关此次会议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梳理出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四)会议及采访音像资料

课题组到云贵川集中调研时,召开了三次大规模的“鸡鸣三省”会议研究调研座谈会。会上,首席专家杨胜群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的意义、目的,当地党史工作者畅谈了对课题的论证、意见和建议,参会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各抒已见,集思广益。对整个座谈会都进行了录音,会后由西南医科大学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会议原始记录,可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已经形成:三次座谈会录音资料,共计6小时。云南调研座谈会录音整理稿,1.9万字;贵州调研座谈会录音整理稿,1.4万字;四川调研座谈会录音整理稿,1.2万字。

2019年7月18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许先春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采访原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离休干部、《钱江日记》整理者钱听涛,录音录像长达2小时,采访记录正在整理中。

(五)证考综述

首席专家拟定了《“鸡鸣三省”会议召开时间、地点证考综述提纲》,要求课题组成员及云贵川三省市党史部门撰写三地证考综述,弄清如下一些内容:(1)所认定的基本史实陈述和分析(包括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内容,中共中央机关、红军总部及有关部队行踪等);(2)“鸡鸣三省”地点考证及有关遗址遗迹存废、复原情况(复原,分为所认定的原建筑物维修、所认定的原址上翻修、所认定的原址上复建等情况);(3)重要的历史文献、史料及其他原始资料等依据(主要指会议记录,党中央、红军总部的有关电报及其他文件,当事人或知情人的日记、笔记及回忆,有关历史地图等);(4)有关著述表述采信及有关专家支持意见。并要求附:重要历史文献、史料及其他原始资料复制件。

目前《“鸡鸣三省”会议召开时间、地点证考综述》四份材料已完成,分别是:《证考综述之一:水田寨花房子会议证考综述》,1.2万字;《证考综述之二:长征“鸡鸣三省”会议在石厢子召开的考述》,2.5万字;《证考综述之三:关于林口“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的考证》,1.1万字;《证考综述之四:“鸡鸣三省”会议会址考证综述(毕节)》,1.3万字。

(六)调研日志

调研日志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工作手册”,也是重要的文献资料。它是调研活动的详细记载,涉及到课题组调研的行程、参加人员、遗址考察、现场踏勘、地理考察(环境丶地貌)、当地自然人文情况、访问、交谈、座谈会等多项具体内容。总之,它是对调研活动作的详细记载和梳理,未来将写入于课题著作中。调研日志是本课题的衍生品,公开出版后,能为相近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由于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也可作为党史、军史普及类读本,供各类学生学习使用。

目前已形成:《课题组赴云贵川调研日志》(2019年3月22日至27日),约3万字。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组拟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组织部分专家赴台湾、俄罗斯相关机构收集资料。2019年8月中旬再组织一次调研。主要是通过走长征路的形式,用脚步测量、验证、踏勘相关的路线。调研将综合运用气象学、地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方法。召开系列学术会议。2019年9月,先在四川成都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课题组主要成员及有关方面专家出席;随后在北京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党史、军史方面的权威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诊断。扎实推进采访及口述史资料收集工作。拟采访曾参与有关工作的原中央党史研究室老同志、中央档案馆老同志。组织发表学术论文。由课题组根据研究重点、难点和最新的突破,选择几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学术论文,2019年底起陆续发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立课题成果宣传推介小组,专门在责任单位网站、新媒体平台推广课题成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最新的研究成果;适时出版一些资料汇编;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成果升级转化为文旅创意产品等。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