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28日10:5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进展

根据项目管理办法,首席专家及时组织了项目开题报告会并根据评审专家的完善意见对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进行了完善,对项目的研究进度作出了整体安排。此后,项目组基本上按照原定计划开展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项目初期,为了在广度和深度上准确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课题组充分梳理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消费增长与消费金融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创新特点和发展战略、我国消费金融的主要风险识别与控制以及我国消费金融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相关研究的整理和收集。并召开相关专家研讨会,逐一论证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计划和方向。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确定了一个涵盖各子课题的理论框架,并在这个框架内逐步探讨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风险、创新与监管的递进逻辑,在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战略与风险识别控制,并最终为消费金融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并利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数据构建消费金融数据库。对调研获得的消费金融数据进行了代表性处理,在数据代表性处理结果的基础上,实证性的考察了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风险的成因以及度量、消费金融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以期最终构建中国消费金融监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消费者权利保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在建立理论模型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之后,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讨论,提炼出了各子课题的主要观点。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在调研数据方面,课题组调研并整理了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数据、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北京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投资者行为调查”数据、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研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美国SCF数据库、Bankscope公布的商业银行数据、Wind金融数据库、世界银行(WB)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IFS)、全球治理指标(WGI)、我国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等,构建了适用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消费金融研究数据库。

在文献资料方面,在项目开展初期,为了在广度和深度上准确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课题组充分收集和梳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消费增长与消费金融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创新特点和发展战略、我国消费金融的主要风险识别与控制和我国消费金融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与相关研究的整理和收集,并召开相关专家研讨会,逐一论证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计划和方向。

在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方面,为了更全面深刻的把握课题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多次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创新与监管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为了解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项目首席专家于2017年暑期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参加了大量研讨会并阅读相关书籍。首席专家不仅外出访问学习交流,并且邀请了包括美国乔治华盛大学、南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康涅狄格大学、纽约市立大学、罗德岛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外及香港和内地一流学府及大量知名专家学者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做学术报告并与课题组交流探讨课题相关研究。除此之外,还送了参与课题的博士生分别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和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前往南加州大学访问。项目研究开展过程中首席专家带领参与课题的博士生参加中国金融学年会、中国金融学术论坛、中国金融学术与政策国际论坛等不同的学术交流场合,从而提高参与课题的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丰富,目前学术论文已取得了5项研究成果,其中1篇SSCI,2篇CSSCI(有一篇为扩展版),1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包括《金融素养与家庭负债——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一个新的价差类流动性度量指标的实证研究》、《金融素养与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金融素养与金融满意度》和《To buy or not to buy: household risk hedging of housing costs》。

除此之外,会议论文取得6项研究成果:

1. 吴卫星,《上市公司壳价值与资源配置效率》,大会主旨演讲,第一届中国风险投资中青年学者论坛暨华理金融创新论坛,2017.11.25,上海

2. 吴卫星,Real Estate Markets, Resource Reallocation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大会邀请报告,第十四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年会(FSERM2016),2016.8.31,哈尔滨

3. 吴卫星,《乡村振兴战略之土地流转金融从地票制度创设开始》,会议报告,财经中国年会暨中国财经风云榜《农业金融创新论坛》,2017.12.17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 吴卫星,《上市公司壳价值与资源配置效率》,会议报告,债券市场与风险管理,2017.12.9,东北财经大学

5. 吴卫星,《上市公司壳价值与资源配置效率》,会议报告,第一届中国风险投资中青年学者论坛暨华理金融创新论坛,2017.11.24 2017.11.25,上海

6. 吴卫星,《IPO管制溢价与资源配置效率》,会议报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研究会筹备会议,2017.9.16 2017.9.17,广西师范学院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1. 对于中国消费金融发展、风险和监管的研究建立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角度,一些数据的选择和处理可能还尚不成熟,所选择的的范围和时间长度的依据也存在一些主观因素。

2. 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中国消费金融相关数据的收集难度很大。为了改进问题,提升整个研究质量,课题组在实证分析初期便建立一份可靠地、有普遍意义的数据,使消费金融的实证文献精度更大,更有说服力,并通过计量经济学手段解决实证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数据缺失、消费者选择偏好等影响实证分析结论稳健性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金融素养与家庭负债——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理财建议可以作为金融素养的替代吗?》、《金融素养与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A Foreign Currency effect in the Syndicated Loan Market of Emerging Economies》和《To buy or not to buy: household risk hedging of housing costs》,现将上述成果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陈述如下:

《金融素养与家庭负债——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发表于国内顶级期刊《经济研究》2011年01期。文运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0年和2011年“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对贷款产品不了解,金融素养普遍较低; 教育程度与金融素养存在正相关关系; 男性的金融素养高于女性的金融素养。实证研究还发现: 金融素养高的居民家庭更可能持有负债和偏好通过正规渠道借贷,但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减少过度负债。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发现随着金融素养的提高,居民家庭更有可能做出有利于自身的信贷决策,更好地利用信贷市场平滑一生的消费而提高家庭的金融福祉,而居民家庭合理的信贷也有助于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金融素养的提高会促进居民家庭偏好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该论文被下载1155次,引用1次。

《金融素养与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发表于国内高水平期刊《国际金融研究》2018年05期。资产组合有效性影响着居民家庭的金融福利。该论文运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1年进行的“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项目数据, 通过构造夏普比率度量居民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赫克曼两阶段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金融素养水平对居民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户主年龄、理财计划和家庭财富与居民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重要的是,发现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家庭资产组合有效性更高。这一发现也说明了开展金融普惠教育从而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的重要性。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为加大对居民家庭进行金融普惠教育的力度,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及金融机构要适当降低投资的门槛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能够让财富比较少的家庭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金融市场,分散资产组合以增进金融福利,从而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最终提高居民家庭的幸福感。该论文在知网上被下载217次。

《金融素养与金融满意度》发表于国内高水平期刊《金融科学》2017年04期。该论文采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研数据,分析了消费者金融素养与金融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金融建议、金融教育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金融满意度随着主观金融素养的提升而增加,金融建议能够显著扩大这一正面影响,金融行为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金融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弱;客观金融素养在双变量分析中与金融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为负相关关系。 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为政府机构提高消费者金融满意度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建议市场和建立相关的教育机构改善金融素养,提高金融满意度。该论文在知网上被下载112次。

除以上中文论文外,英文论文《To buy or not to buy: household risk hedging of housing costs》发表于期刊《Accounting & Finance》2018年第5期。本文从风险对冲的角度研究中国家庭购买或租赁主要住宅的决策行为。虽然拥有房屋所有权意味着必须承受房价风险,但它可以消除租赁风险。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住房拥有率随着生活区域租金波动性的提高而增加,随着迁移可能性的减少而降低。然而,在拥有第二套房屋时,家庭不再采取措施对冲租金风险,因第二套房屋通常作为投资房产购买。此外,我们调查了60岁以上的家庭购买或租赁住房的行为。由于预期寿命有限,其拥有的租金套期保值收益减弱。本研究学术价值在于考察了预期居住地和租金波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家庭对房屋所有权的需求。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下一步是课题的最终结果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方案安排如下: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次专题讨论,完善出各子课题的主要观点,并举办“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与监管研究研讨会”,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探讨,进一步提升各子课题的研究水平和层次。

2. 本课题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论,分别对消费金融发展模式、消费金融风险、消费金融监管、消费金融中消费者权利保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或完善措施。具体主要包括:消费者消费金融决策优化方案、金融机构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建议、消费金融监管措施完善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内容。通过消费金融市场上述多个方面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稳定性。

3. 完成研究子报告,撰写总报告。初步拟定从消费金融发展现状、消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识别与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撰写研究报告,构建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特性的监管体系。

4. 2019年6月召开有关课题结项的评审鉴定会。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