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实用主义”辨析

杨寿堪2011年05月05日07:2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于实用主义,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实用主义就是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有人认为,实用主义只管直接效用,不问是非对错;也有人认为,实用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具有积极意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实用主义进行辨析。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一个观念(概念)的意义在于这个观念在人的行为上发生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实用主义原则”。实用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美国哲学家詹姆士把实用主义概括为方法论和真理论。美国哲学家杜威则称实用主义为工具主义,并将其运用到其他科学特别是教育中去,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普特南和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他们把实用主义同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诠释学、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结合起来,试图将不同哲学流派融合到实用主义之中。大体来说,实用主义有以下几个主要理念。

  强调主客一体、心物同源。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都反对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立场,认为不能把形而上与形而下截然分开。实用主义主张“经验论的方法”,试图以经验说明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关系。比如,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主张经验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一方面,经验发生于自然内部,离开自然无所谓经验、不存在经验;另一方面,自然事物必须通过经验才能被揭示出来,经验是揭露自然目的和秘密的手段,可以深化与丰富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旨在突破长期统治西方哲学的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二元论,为主客一体、心物同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理论。

  以价值为中心。西方传统哲学虽然也讲价值,但并未把价值问题提到中心位置,而且有的哲学家将价值置于非现实世界。比如,柏拉图提出的“善”的理念就与现象界无关;康德讲的价值是道德价值,存在于“物自体”的本体界,也不在现象界中。实用主义与此不同,它把价值作为中心问题贯穿于其理论之中。实用主义价值论从人的需要出发,认为人类先有需要,然后有要求,当需要与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产生了价值。事物的好坏或有无价值,关键是看这个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或要求。实用主义的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对真理的理解上。实用主义真理观坚持真理与效用的一致性,认为真理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是一个价值论的概念;思想和观念的真假,要看它对人的行动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帮助人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以实践、行动为主体。詹姆士说,实用主义这个名词是从希腊语派生的,意思是行动。皮尔士强调通过行动解决人的生存和相关问题,兑现人的要求。杜威提出,理论、思想不过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改造自然。在实用主义看来,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者有价值的理论、学说,都要靠实践、行动来体现自身;离开了实践、行动,再好的理论、思想、观念都等于一纸空文,毫无意义。传统形而上学以“上帝”、“物质”、“绝对”、“理性”等作为最高追求,但实用主义并不以名词为终结,而是希望通过实践、行动将名词的实际价值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实用主义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其中虽然掺杂着一些错谬的元素,但它的一些理念如强调主客一体、强调实践和行动的第一性等,无疑具有合理性。这也说明,对于一种哲学学说或思想流派,只有弄清楚其思想渊源、历史背景、问题域以及具体内容和观点,才能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