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玉乔,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集体道德记忆建构和传承的民族。我们珍视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将那些最能反映我们集体性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生活经历刻写成丰富多彩的道德记忆,从而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道德记忆。在中华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世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道德记忆。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既有助于推动人们更深地认知中华民族重视建构和传承集体道德记忆的优良传统,也有助于推动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内涵要义和重要价值。
坚守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道德记忆
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依存、命运与共、携手共进、同生共荣,形成了独立自主的集体性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树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了别具一格的集体性精神品质,创造了自成体系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从而展现了无比强大的精神独立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集中体现为中国道德价值。中国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和不断传承弘扬的道德价值体系,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集体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道德责任的精神面貌。我们不断创造中国道德价值,不断践行中国道德价值,既书写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也刻写了丰富多彩、精深厚重的中华民族集体道德记忆。
能否坚持中国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是否具有精神独立性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可以通过独立自主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形式体现出来,但它的核心和关键是我们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道德价值理念、道德价值观念、道德价值信念和道德实践智慧,或者说,我们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实践方式。
一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史。建构伦理型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伦理型社会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坚持把道德价值当作人类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坚持把道德力量当作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强大力量,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把维护国际伦理秩序和国际正义当作世界发展的普遍伦理原则,从而彰显出中华民族对道德价值的独特认知、理解和把握,以及在道德生活方面的精神独立性特质,进而建构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道德记忆。
中华民族在近代顽强坚守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具有强烈的历史警示性与激励性
中华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道德记忆。法国学者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比如一尊雕像、一座纪念碑、空间中的一个地点,又是一种象征符号,或某种具有精神意涵的东西、某种附着于并被强加在这种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中华民族在近代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强烈历史警示性与激励性的集体道德记忆,其中的很多记忆是通过雕像、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到充分彰显的集体道德记忆,具有鲜明的纪念性、回忆性,是关于中华儿女在近代顽强坚守精神独立性之壮举的真实记载;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警示性、激励性,它们镌刻着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胜利史诗,昭示了近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
在近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遭受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中华民族所刻写的集体道德记忆具有强烈的历史警示性。外国列强轮番侵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悲剧,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近代危局中,绝大多数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奋起反抗的意识空前高涨,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虽然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依旧宣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文化主体性,尤其是中华民族无比坚强的精神独立性。此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且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引中华民族走上崭新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在近代的革命实践中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韧性,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展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的伟大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通过“两个结合”在中国成功传播、应用和实践,对中华民族坚守和增强精神独立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道德观和共产主义道德观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因子,赋予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新的特质,使中华民族获得了无比强大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是中华儿女在近代危局中始终保持自强不息、坚贞不屈、前赴后继的道德品质的强大动力。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具有悲壮色彩,但中华民族在近代刻写的集体道德记忆则更多地具有警示性、激励性。那些为救亡图存而奋不顾身的仁人志士,那些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而鞠躬尽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些为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作出巨大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都被刻写进了中华民族的近代集体道德记忆。围绕抗日战争展开讲述的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就是中华民族刻写近代集体道德记忆的缩影。中华民族在近代刻写的集体道德记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为中华民族摆脱近代危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磅礴的道德力量发挥价值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华民族在近代塑造的中国道德价值、展现的精神独立性和建构的集体道德记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伦理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赓续刻写挺立精神独立性的集体道德记忆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现代化模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绝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虚无主义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反映当代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体现当代中华民族以精神独立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的思想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推进现代化实践的独到认知和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生动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中华民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在中华大地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道德价值。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建构和发展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德价值,其精华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家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坚持传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展现了无比强大的精神独立性,刻写了更加精深厚重的集体道德记忆。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中国化思想成果中汲取道德价值资源,也需要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价值资源,更需要建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和集体道德记忆基础之上。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集中体现在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弘扬和践行上,我们在当代建构的集体道德记忆也主要是记录和体现当代中华民族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道德生活经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和集体道德记忆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