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桐城派文章选本发展史论

2024年08月01日17:20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西北大学杨新平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桐城派文章选本发展史论”(项目批准号为:13XZW00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选本编纂随着桐城派从形成发展、中兴改造及至衰亡的全过程,从桐城三祖到清末民初的桐城后学,皆用心文术并勤操选政,不断有文章选本问世。不同时期的桐城派选家所编选的文章选本数量众多,又颇具系统,选本之间在编选体例、选录倾向、文体思想等方面,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能根据各自时代的文风递嬗、学术思潮、教育背景等进行适时的变化与创新,这种因革损益正好体现出桐城文派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因此,本课题采用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搜集和掌握各类桐城派文章选本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既从宏观上考察分析桐城派文章选本构成的总体特点、桐城派文章选本对于桐城文统的建构过程、桐城派文章选本编纂中所体现的文体观念的变迁、桐城派文章选本与桐城派骈散观的演进等问题,又选取桐城派各个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意义的选本个案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细致考察每种选本的成书过程、编排体例、选评思想以及刊刻流传等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选家本人的文学创作、理论主张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学与学术背景等,深入探讨和揭示桐城派文章选本的发展演变历程。

桐城文士往往借助选评文章推行其理论主张,或以文体分类选文,条举文体体例原则;或以风格为类,标榜不同风格类型的文章典范;或以评点为重,总结和评论各家文法。编选者对文章妍媸判别的见解及对前代文章精华的厘清,于此可见。因此,对桐城派文章选本编纂进行历时性考论,既对深入了解桐城派创作倾向乃至清代散文创作的递嬗轨迹有重要意义,亦有助于深化对桐城派文学思想变化发展的认识,对清代文章学乃至清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成果分为总论篇、发展篇及文献篇。总论篇主要分析了桐城派文章选本构成的形态特征及选本对桐城文统的建构、选本中所体现的文体分类观及骈散观等问题。发展篇选取桐城派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性的选本个案,结合选家的理论主张、文学创作等,对各选本的成书过程、刊刻流传、选评思想等进行细致分析,并总结其阶段性特征,透视桐城派文章选本的发展脉络。文献篇为桐城派文章选本叙录,包括两部分:一为现存桐城派文章选本叙录;二为未见及已佚桐城派文章选本考录。

桐城派选家在不同时期编选的文章选本数量甚丰,据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孙殿起《贩书偶记》及《续编》、刘声木《桐城文学撰述考》等书目著录所及,目前已见的传世选本就有70余种,加上已考知的未见及散佚选本20余种,其总数已近百种。为数众多的桐城派文章选本,就其整体构成而言,既具有丰富多样性,又颇具统序性特征。文章选本的编纂在桐城派构建桐城文统、彰显文体观念、参与文坛骈散之争等方面,均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桐城文统的建构是桐城派产生的重要标志,也是桐城文士的精神祈向与信仰归趋所在,而不同时期的桐城派选家所精心编选的文章选本系列,正是桐城文统得以确立、维系及发展的重要载体。桐城文士借助选本编排出符合自身审美理想的文章序列,并将此序列奉为正宗正统而赋予其权威性,以此来强化文派向心力,不断吸引承学之士的加入。桐城后学选本在维系桐城文统的同时,又对之进行了发展与完善。这主要表现为“古典文系”由偏重唐宋八家文,发展为八家文与先秦两汉文并重;“桐城文系”中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等后起大家则广被推扬而进入文统序列之中。桐城派的文统建构体现了特定的文章史观,即以儒家经典为源头、以秦汉与唐宋文为核心的古代散文史建构,和以桐城派作家为主体的当代散文史建构。

自萧统《文选》以来,以文体分类编纂的总集选本往往承载着选家独特的文体观念,桐城派文章选本中以文体分类编选者亦不在少数。姚鼐《古文辞类纂》本着功用不同的原则进行文体分类,其分合去取标准划一,取得了以简驭繁、纲举目张之效,较好地克服了古代文体分类笼统细碎的弊病,对此后的文体分类产生了重要影响。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是继姚纂之后又一部在文体分类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桐城派文章选本,其分类逻辑性较强,且所收文体扩增至姚选所未及的经、史体裁,堂庑甚大。桐城后学文章选本继承了萧统《文选》、姚铉《唐文粹》、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等选本的文体分类传统,尤其是他们对于姚、曾二选文体分类思想的承延,充分说明姚、曾二人奠定了桐城派文体分类思想的基调,在古代文体分类史上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清代文坛骈散并兴,骈散势力的消长促成了骈散之争的兴起,身为文坛主流的桐城派不可避免地成为这场论争的主角,而选本批评是他们参与骈散争衡的重要手段。桐城派从创立发展到中兴改造,再到式微衰落的发展过程中,选本编纂始终未曾中辍,桐城文士借助选本批评直观地呈现了他们对待骈散二体的批评态度。从方苞、姚鼐选本对骈俪之文的排拒,到曾国藩、李元度、吴汝纶、姚永朴等人选本的融通骈散,其文章观念经历了一个由骈散对立到骈散沟通的演进过程,反映出桐城文士骈散观念的变迁。不过桐城派后期选家虽然对骈文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态度,但他们看待骈散二体仍有轻重之分,在以骈济散和以散运骈之间,认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依然恪守着以散体为正宗的文章观念。

桐城文士对于选本批评的重视程度是桐城派之前的任何文学流派都难以比拟的,选本编纂伴随着桐城派发展的始终,不同时代的桐城派选家先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本“接力”。在对丰富多样的桐城派文章选本个案进行认真清理之后,不难发现,选本的编辑记录并见证了桐城派传承演变的历史过程。桐城派理论主张的推行、津逮后学的文法总结、古文创作群体的揄扬等,无不依靠和建立在选本编纂与流播的基础之上。

桐城派选家常常借助选本来推衍和流布自己的理论主张。桐城始祖方苞为桐城派的建立树起了“义法”理论的旗帜,而《古文约选》与《钦定四书文》则是其“义法”说的具体实践。刘大櫆的“神气音节”说也体现在其《精选八家文钞》的选评之中。姚鼐关于“义理、考据、辞章”合一的主张,有关“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审美八字诀的提出,及其对文体分类法的总结与革新等,均是借助《古文辞类纂》的传播而被后学奉为桐城派文论的典范。曾国藩以经济之学充实桐城派古文义法理论,标举“义理、考据、辞章、经济”之说,其《经史百家杂钞》《鸣原堂论文》等选本对经世之文的选录,正是其理论主张的落实。姚永朴、姚永概、吴闿生等对于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总结和推阐,亦体现在《国文学》《历朝经世文钞》《古文范》《萃升书院讲义》等选本的评点之中。

在数量众多的桐城派文章选本中,多数都是为指导后学而编,桐城文家通过选文为后学树立起学习与效法的典范。有些选家还对选文进行了详细评点,其所评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文章学内容,如关于章法结构的布局、字句音节的避忌、摹拟之法的指示、对比映衬手法的使用等具体细微的文章作法,都在评点之中有着生动的总结,这些文法修辞理论是他们从古人文章和自身创作实践中抽绎出来的经验之谈,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评点正可为其渡以津梁,获得文章创作的入门之法,进而提升创作品格。由此可见,桐城派文章选本使得其后学习文有本可依、有法可从,往往被奉为学文指南,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承学之士归趋桐城,促使桐城古文被广为传承而代不乏人,这也正是桐城文派得以绵延久远的重要驱力。

桐城文士通过文章选本的编纂及时记录和表现了桐城文派发展的历史进程。桐城派选家在选录清文之时,常常以桐城作者之文作为选录的重点,反映出桐城派不同发展阶段古文创作群体的基本情况。乾隆时期,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时于清代只选方苞、刘大櫆两家之文,用以表出桐城派初创者的古文成就。后嘉、道时期,姚门弟子陈兆麒和姚椿在所编《国朝古文所见集》和《国文文录》两种断代选本中,于方、刘之外选录了乾隆至道光时期的许多桐城派作者。至光绪时期,杨彝珍、王先谦、黎庶昌、吴汝纶等在所编《国朝古文正的》《续古文辞类纂》《古文读本》诸选本中,又对道光以后的桐城派作者多有选录。民国时期,吴闿生编辑《吴门弟子集》,广泛收录了清季民初吴汝纶弟子的诗文作品。由此来看,桐城派文章选本记录了桐城派由创立,到发展壮大,再到式微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桐城文派史的一种别样呈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选本批评研究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学术热点,研究对象遍及诗、文、词、戏曲、小说等各种文体,就清代而言,诗、词选本最受关注,而文章选本的研究却相对较为薄弱。桐城派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丰富而系统的文章选本系列彰显了桐城派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演变轨迹,通过探析桐城派的选本批评,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传承兴衰的发展肌理及其与时代风会的关系,这既可以给桐城派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进而拓展研究空间,同时借助选本流变而透视一个文学流派的发展过程,对于清代诗文流派研究而言,也具有新的启示意义。因此,对数量甚丰的桐城派文章选本进行全面清理和整体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文章选本与桐城派的文章理论和创作实践紧密相关,是推助桐城派发展延续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桐城派文章选本系列是桐城文士以特殊方式撰述的文章史,体现着纂辑者对古代文章传承发展的认识和观念;同时,桐城文士亦借此发布文学主张,指授后学习文规范,揄扬古文创作群体。本项目在全面搜集整理桐城派文章选本资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相关研究成果,对桐城派文章选本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寻绎其演变轨迹与总体特征。首次对现存与未见及已佚桐城派文章选本文献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细致钩沉,撰写了70种现存选本叙录,并考述26种未见及已佚选本,基本摸清了桐城派文章选本的存佚、刊刻等情况。将学界目前尚未注意到的部分选本纳入研究视野,并对一些从未被关注过的已佚选本进行了钩稽考证,拓展了研究内容。该成果对丰富多样的桐城派文章选本进行整体观照,联系清代文学文化发展深入揭示桐城派文章选本编纂中所体现的桐城派文统观、文体分类观、骈散观等的发展,并从选本发展史的角度审视桐城派由兴起、繁盛及至衰亡的演变过程,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桐城派传承历史的认识,对清代散文史、文章学史乃至中国散文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责编:金一、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