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海外侨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作用”研讨会召开

2024年05月28日15:18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华侨华人在经济实力、人才科技、关系网络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华侨华人定能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2024年5月24—26日,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的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海外侨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作用”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河南省侨联、郑州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侨史学界专家学者,浙江省、江苏省、吉林省、贵州省、安徽省、湖南省侨联的侨务工作者以及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部分师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主旨发言环节,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李鸿阶,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兼首席专家陈奕平,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五位主旨发言人细致梳理和深入阐释了海外侨胞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优势与作用。

李明欢教授在题为“‘侨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的发言中提出,纵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侨力量”无疑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侨力量”主要由侨亲、侨汇、侨捐、侨资、侨智和侨谊六大元素构成,而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定的侨务政策与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则是“侨力量”能否发挥独特作用的在地引领和重要保障。华侨华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切领悟到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息息相关,这是侨亲、侨智、侨谊赖以汇集成巨大力量的心理基础。华侨华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艰苦奋斗,事业有成,这是侨汇、侨捐、侨资之所以源源不绝的经济条件。在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光辉目标的引领下,在各级侨务工作者行之有效的帮助下,华侨华人将自己所向往的愿景和中华民族所奔赴的理想结合起来,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侨力量”因此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李鸿阶研究员在题为“海外华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与作为空间”的发言中分析了海外华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巨大空间。他提出,要发挥侨力,聚焦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富强中国;要汇集侨智,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强化人才资本支撑,促进海外华商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创新中国;要凝聚侨心,充分发挥华商网络优势和互通有无的跨国经纪人作用,增强市场资源联动效应,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活力中国;要维护侨益,推进侨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加快建设幸福中国;要坚持绿色发展,鼓励华商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和美侨乡建设,铸牢侨胞精神文化家园,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张振江教授在题为“从‘华侨华人研究’到‘华侨华人学’:为什么?是什么?凭什么?”的发言中提出,在当代中国的大学设置中,“学”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单位。只有进入教育部颁发的人才培养专业目录,“XX研究”才能成为“XX学”,才能在大学中成为一个学科和一个人才培养单位。“华侨华人学”的呼吁由来已久,但鉴于各种原因,始终难以正式“登堂入室”。2022年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新设了“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现今具有知识理论积累和人才培养实践的华侨华人“研究”,符合并将大大有助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理应成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

陈奕平教授在题为“公共产品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与侨胞权益维护:认知偏差与政策思考”的发言中认为,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对于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对于做好侨务工作意义非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中,侨务工作实践实现了从侨力助国向国力助侨的跨越。不过,在现实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对这一跨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就中国式现代化,媒体和学界多从中国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较少分析对世界的意义,对如何惠及海外侨胞的探讨更是不足。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认识维护侨益的重要性并进行方法论方面的创新,坚持维护侨胞权益的重要工作原则,多维度多层次地加强海外侨胞权益的维护和拓展工作。

张国雄教授在题为“海外侨胞是中国式现代化侨乡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的发言中提出,中国侨乡的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侨乡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和海外侨胞精神家园建设又是侨乡振兴的重要任务。中国乡村现代化是从侨乡开始的。这就构建了海外侨胞与中国式现代化侨乡文化振兴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海外侨胞对中国式现代化侨乡文化振兴的推动,表现在侨乡与海外两个场域。在侨乡,海外侨胞直接推动了侨乡非物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振兴。在海外,华侨华人社区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形成了中医、中药、武术、中餐等海外消费市场,其原料、器物、人力等都来自侨乡,带动了侨乡文化产业的发展。侨乡文化振兴为海外侨胞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资源,强化了中华儿女的共同体意识,提升了他们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研讨发言环节,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周松一,江苏省侨联副主席艾卉,吉林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关波,贵州省侨联副主席杨黔生,安徽省侨联顾问、原一级巡视员杨冰,湖南省侨联二级巡视员汤立分别作了题为“发挥资源优势,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发挥独特优势,服务中心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侨界力量”“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侨界力量”“新时代海外侨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七个着力,更好地发挥海外侨胞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优势和作用”“海外侨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发言,六位发言人系统总结和介绍了各地侨联组织在团结凝聚海外侨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范宏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代帆,河南省侨联副主席刘智良,贵州省侨联联谊联络和经济科技部副部长吴贵云分别就华侨华人研究展望、新侨乡的独特作用、培养华侨华人研究后备力量等主题交流了意见和看法。

在会议总结环节,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指出,这次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产学研相结合,侨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一起研讨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创新。希望借此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推进华侨华人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研究主题的深入开展。

来源: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责编:蔡梦达、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