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秋红:坚持以“公”为本 助力优化学术生态

2024年02月22日11:3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纪委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文成有廉】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专家学者,就深化落实《行为规范》提出的“十个严禁”要求,畅谈认识体会,交流经验做法,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学术道德,引领良好学术风尚,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陈秋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副社长,《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农村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农村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6项,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编辑是舆论宣传的组织者,是科技文化传播的把关人,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者,担负着知识传输、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责任使命。推进编辑人员弘扬优良学风、廉洁规范从业、积极履职尽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对院属学术期刊、出版社、网站等各类编辑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主编、总编辑,副主编、副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以及在编辑出版岗位工作的其他人员(含兼职编辑、外聘人员)廉洁从业和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近日专门印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旗帜鲜明提出“十个严禁”,明确了编辑人员在工作中的“红线”和“底线”。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作为承载学术公器的载体平台,理当坚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社会利益、科学利益之“公”。学术期刊只有坚定践行以“公”为本,做到公平、公正、公允,方能行稳致远,得到学界公认,产生公信力和权威性。

一、践行《行为规范》,形成“规制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发型学术期刊群(111种报刊、95种学术期刊),主管5家专业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编纂出版全国性学科年鉴38种以及其他形式的众多出版物,编辑人员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为规范》的实施,将有利于减少编辑人员在稿件编审过程中受到的不必要干扰,做到廉洁、自律、规范从业,促进院属学术刊社开展正风肃纪和规范化建设,更加公正、诚信、健康运营,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同时,也将发挥“规则示范和辐射”作用,引导学术界以“学”为尊、追求卓越,共同营造“为学以真、以德立学、创新为要”的健康学术生态,弘扬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

《行为规范》印发后,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第一时间组织全体编辑人员,特别是党员编辑人员结合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学习研讨。同时,落实《行为规范》,重申了有关编辑工作纪律。凡与文稿作者有师承关系、研究生同门关系、近亲属关系等影响公平公正文稿刊发情况的责任编辑,在审稿、用稿环节均须主动申请回避;严禁违规查询审稿记录,泄露作者、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内部讨论稿件等情况;鼓励编辑“走出去”参加高质量学术活动,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信息,但参加外单位学术活动须请假报备;等等。尽管有些编辑行为规范在本编辑部行之经年,但这次《行为规范》作出的更加全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相关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的自觉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守好“学术阵地”

《中国农村经济》作为经济学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选题、栏目设置重点瞄准农村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焦点问题,坚持把刊文重点放在“国之大者”问题上,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放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上,放在重要科学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上。同时,注重及时抓住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介绍和总结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和规律,注重反映学科进展和领域前沿课题的发展。

在论文评审编校工作中,始终注重“政治导向性”和“思想引领性”,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学术质量关。编辑部经常向编辑人员传达学习、通报研判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引导强化对稿件学术规范、科研方法、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等多方面的评审,增强防范意识形态问题的意识,坚守意识形态底线思维。

三、加强流程管控,力求“刚柔并济”

《中国农村经济》注重将硬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加强编辑人员队伍建设,在工作实践中厚植学术情怀、感悟初心使命。

在审稿发稿方面,制订实施稿件初审、双向匿名评审等制度,实行“六审制”,审稿环节多、责任人员不同、逐层推进评审,以学术质量为选稿用稿的根本标准,切实做到“公平评审”。在来稿用稿方面,作者投稿须经采编系统,对作者不设门槛,不论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和工作单位,一视同仁,并要求理论阐释约稿须为名家独立稿件,同一作者在本刊每年只能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刊发1篇论文,为学者创造公平发表机会。在编稿校稿方面,通过制订实施有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要求,通过编辑加工、校对、通读、核校等诸多环节,严查细校,字字斟酌、语语谨审。在流程监督方面,农发所纪委要随机抽查论文的全部评审编校流程,党支部层面也加强了对期刊编辑工作的监督引导力度。

在柔性管理方面,通过编审内部学习交流会、月度工作会议、青年编辑工作导师制以及审读、通读环节的“传帮带”等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学术规范的学习和研究前沿的研讨,提升编辑人员的学术辨识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践行严真细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编辑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在编审出版领域开展研究,不断激发他们对编审工作的热爱和对营造优良学术生态的神圣使命感,以期形成高度的“学术良心”和强大的职业自律。

《中国农村经济》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院党组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十个严禁”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编审工作流程,细化有关工作要求,加强管理监督,并探索举措促进编辑人员把自我发展融入学术整体发展中,坚守“学术良心”和“道义担当”,推动编辑从“为他人做嫁衣者”成长为“学术家园的守望者”,为促进经济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琼、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