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俄语主观意义研究

2022年05月09日08:43

黑龙江大学李洪儒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语主观意义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0BYY099),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惠秀梅、李凤琴、谢萌、华劭、彭兵转、曾建松。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第一,针对俄语主观意义这一难点,通过主观性、情态、认知命题意向、言语行为目的意向和评价探索俄语主观意义的性质、特点、存在方式。第二,突破传统语义学研究的局限,将主观性和情态置于人的知识、意识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展开研究。第三,结合俄语现实语料,通过认知命题意向的系统分析和诠释,尝试将分析性语言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用来促进语言学的发展。第四,在学术界流行研究言语行为的结构和成功实施的基础上,集中探讨这类行为的目的意向,从而补充言语行为理论。第五,探索评价研究系统化的途径;研究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避免学术界大多就评价研究评价的不足。

2.研究意义

第一,有效推动俄语语言学中的主观意义研究。第二,突破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把语言哲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运用到语言学的工作中,为语言学与语言学的整合研究奠定基础。第三,为解决相关俄语主观意义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第四,为项目所涉及的4种俄语主观意义的汉、俄翻译提供借鉴。第五,为了解俄罗斯人及其文化提供语言性服务。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语主观意义研究”将俄语主观意义视为以俄语为母语的俄罗斯人的认知、思维甚至存在的基本方式,在系统探讨主观性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俄语情态、认知命题意向、言语行为目的意向和评价4类典型主观意义。

第一种俄语主观意义———情态:情态是俄语等语言的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传统语法范畴,但是该范畴却存在许多争议和问题。本书从知识与表象系统、语法学、语用学3个维度出发,展开研究。结论是:第一,情态范畴只表示一种关系———说话人与说话人本人确定的特定语句内容同实在之间的关系,说话人与“关系之间的关系”。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时,情态被视为一个综合的多维范畴。此处,情态一方面与语言的其他功能、语义范畴构成的整个系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又与语用层级上的各个范畴密切联系。从情态范畴的这些角度出发,人们探讨4个交际因素———说话人、交谈者(受话人)、语句内容和实在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二,俄语语言学传统将情态区分为客观情态和主观情态,认为前者存在于所有句子中,后者不是所有句子都具有的,而且前者比后者重要。这些观点应该受到质疑,理据如下:(1)产生于说话人的主观意义(信源化意义)存在于每个句子中,产生于任何思维主体(非信源化)的意义远远不是每一个句子的内涵的组成部分;(2)产生于说话人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意义区分为述谓性、目的意向和可靠性,述谓性与情态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前者在后者内部得到解释;(3)说话人是体现自己意志的言说主体,一般叫作可靠性标志的情态词并不改变句子的可靠性,仅仅是说话人因为某些原因而坚持评价信息的符号或者标志;(4)主观意义必然存在于句子中,它可能没有物质表达手段,但是存在于任何句子中,大致分为两种情况———①主观意义表达了,但其表达手段没有物质标记;②主观意义的确没有表达,但可以从语篇中的相邻句子推导出来。第三,情态从语法学向语用学转向的结果,促使人们将情态置于言语单位———语句予以研究,主要关注:(1)谁是作者(说话人);(2)言说目的;(3)言说原因;(4)作者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5)作者与所传递信息之间的关系;(6)作者与言语活动本身之间的关系。可见,传统语法的情态范畴完全成为一种主观意义了,而且存在于包括语篇在内的除音位以外的所有语言层级上。

第二种俄语主观意义———认知命题意向:命题意向又叫命题态度,为了体现说话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将其称为命题意向。命题意向的种类很多,但本书只选择了认知命题意向一种来研究,选择理由是它在人类知识系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本结论是:第一,感知命题意向谓词、意见命题意向谓词、知晓命题意向谓词凸显出人类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感知出发,经过反思(意见),形成具有真理特点的知识(知晓)。第二,俄语连接词как和что本身不同,引导的从句也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呈现出人认知世界和自身的各种方式,前者看重认知方式,后者重视认知对象。第三,知晓命题意向谓词所在的语句可能存在间接问题,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整个语句的真值,也不会影响这类命题意向谓词的事实性预设。第四,意见命题意向可以区分为推测、评价和构建3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或者共同预设是在命题意向主体头脑中有或者存在命题,不同之处在于:推测命题意向的客体有现实事态可供检验,评价、构建两类命题意向没有现实事态与其命题对应,构建命题意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主观构建性。研究发现,构建命题意向的独特性在于凸显命题意向主体的主观创造性,这类命题意向实现的结果是产生游戏、竞赛、文学艺术世界、童话、神话、天堂、地狱、前世、今生等非现实世界,这不仅是对俄语主观意义的研究,而且是对语言学、语言哲学和宗教哲学的相关研究,都极具价值。其创造性与言语行为的“言毕事成”相同。第五,不论命题意向谓词属于哪种类型,它们都属于人的主观操作,其支配的命题虽然可能有客观参照物———事件或者事态,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主观性的,属于主观意义。第六,将命题区分为主、客观命题等不同类型的价值:(1)存在于人的观念系统中的命题并不仅仅是人对现实的反映,因此语句意思的组成部分———命题也不可能仅仅是现实的形象;(2)主观内容是命题意向主体头脑构拟而成的,与现实世界没有反映—被反映关系,它们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或者片段;(3)从语言学角度看,区分客观和主观内容,是为了将其与语句中的人因素(说话人、命题意向主体)联系起来,通过不同性质内容与各种意见命题意向谓词组配及组配特点,寻找理解和使用它们的特点。总之,可实证性命题/不可实证性命题思想的提出,是对语言哲学反映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命题客观/主观内容理论的出现,既是对可实证性命题/不可实证性命题思想的发展,又有利于语言学对有意见命题意向谓词的语句的深入研究。

第三种俄语主观意义———言语行为目的意向:言语行为理论已经广为人知,因此本书从施为语句、言语行为三分说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出发,予以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间接意向和疑问句的目的意向。所谓间接意向,就是指说话人言说某一语句的字面意义与其真正用意不同,后者(主要言语意向)通过前者(次要言语意向)间接表示出来,所以可以把主要言语意向叫作间接言语意向。研究发现,说话人实施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表示自己意向的原因如下:第一,俄语有一些与意向对应的言说动词,但不能用来实施行为;第二,俄语根本没有与感叹和修辞性提问相对应的施为动词,因而说话人不得不用间接方式实施相应行为;第三,出于礼貌,说话人不便或者不愿直接实施意向行为,而是以间接方式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意向;第四,说话人避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向,因为某些意向可能会为难受话人;第五,说话人不直接表示自己的意向(如意见),是因为他不愿意对自己言说的话负责或者企图逃避指责;第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提高话语表现力。我们之所以把疑问句作为揭示说话人目的意向的分析对象,是因为:第一,疑问句既可以表示直接意向又可以表示间接意向;第二,运用关联理论来解决疑问句意向的成果并不多见;第三,关联理论运用解码和演绎推理(假设—验证)来洞悉语句说话人含义的方法适合用来确定疑问句中说话人的目的意向。现在,谈谈疑问句间接意向的推断。这类句子间接意向的推断一般从发现直接疑问意向无法与语句内容完全匹配开始:间接意向是受话人以演绎推理为主要方法,以关联性为准则,从自己的认知语境中逐一提取相关假设(可能意向)与相应疑问句匹配。在这一过程中,他剔除不相关的假设,保留相关的假设,直到为疑问句选配到最关联的意向为止。上述推理过程因人而异,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受话人认知语境的丰富程度和语用能力的强弱。储存在认知语境中的假设(说话人言说的可能意向)是以典型意向(行为)———断言、祈使、承诺等的典型特征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是关联理论指导下推断疑问句间接意向的基础。把话语理解不仅视为解码,而且当成推导过程的关联理论也适合理解实施其他言语行为的话语。

第四种俄语主观意义———评价:要说语言的主观意义,评价无疑最典型、最纯粹,也最普遍。可以说,评价与人同在,当然也与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自然语言同在。因此,近年来,许多语言学家都在研究评价,但因为该现象与人一样,极其复杂,而且多变,相关研究还难以令人满意。本书首先抓住语言评价研究的多维性,通过评价标准及其分类、多维评价标准与评价系统的建立、制约评价语义的因素3个步骤,初步建立多维评价系统,并且得出结论“评价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结论将为评价的语言学研究走向深入,为语言哲学介入相关研究,提供可能。评价现象种类繁多,我们选取一般倾向性判断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先后从倾向性判断存在的基础、意义的极化与两种倾向性判断的紧缩原则、二选一的普遍依据与选择机制、同类价值范畴的比较与相应句子中的意见主体4个维度出发,考察相关现象,得出第二个结论:倾向是主观的,在语言中属于主观意义;倾向在人的意识世界中与意见对应,还没有上升到知识层级;倾向是意见主体的主观特征之一。最后是系词。无论在逻辑学还是在语言学,尤其是关注形式的语言学中,系词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长期忽视。本书之所以在认知命题意向之后,再一次花功夫探讨系词,而且在评价中研究,是因为:第一,系词在语言尤其是在句子(语句)中极其重要,然而在认知命题意向中没有说完、说透;第二,系词是实现评价的基础或者前提,离开系词的判断功能和联结功能,评价不可能实施。如果说认知命题意向部分研究系词主要在语义、结构和语用层面研究,那么评价部分研究系词的目的则在于揭示系词研究开始从“从客观真”转向“主观真”的发展趋势。

三 成果的价值

1.学术价值

第一,语言学: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语句、语词的本质及其使用规则,推动语义学和语用学发展。第二,语言哲学:有利于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解决该学科的核心课题。

2.应用价值

第一,外语教学:主观意义是外语教学和理解中的难点,课题对于外语教学和外语理解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计算语言学:有助于定量处理具有主观意义的语言现象,如意向、评价等。第三,翻译实践:主观意义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是翻译实践中的难点,课题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