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宋人音注研究

2022年03月31日08:33

广西师范大学孙建元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人音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0BYY047),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汪业全、陆华、李军、阳欣。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考察宋人音注字音的取据、字音的性属、字音的特点,分析宋人作注的方式、音注字音里的宋代通语、宋代方音,据以概括宋代通语音系面貌,揭示其音系特点及其跟现代汉语方言的关系,并且对音注所反映的主要方音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成因、分布及其跟现代汉语方言的关系。

宋代是汉语语音演变的重要时期,许多重大音变都在这个时期发生、发展或者完成,弄清这个时期的语音面貌,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汉语一些重要方言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个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跟汉语深度接触的重要时期,是研究汉语音变节律的重要节点。宋人音注存量大,字音标注清晰,是宋音研究中最重要的大宗语料。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该成果对宋代31种音注文献里的字音做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从中概括出宋代通语的语音系统,揭示出这个音系的一些主要特点;并对其间的方音现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对这些方音现象的历史成因、分布及其跟现代汉语方言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

宋代通语的声母为18个,主要特点是:轻重音分化;全浊声母清化;知章庄精四组声母合流;影喻母和疑母的大部分字变读零声母但疑母让然独立,微母独立。

宋代通语的韵母为20部,主要特点是:中古二呼四等的一二等、三四等洪细二分,两两归并,形成与后代四呼对应的新格局,三等合口唇音字转入开口一等、合口一等韵,舌齿音三等字转入一等韵;-m、-n二尾依照洪细归并格局归并:山咸并、臻深并;曾梗并、江宕并,止摄开口三等字、个蟹摄开口三四等字并,但精组字韵母独立,合口字跟蟹摄灰韵系字并;入声-p、-t、-k三个韵尾消失,其混并的格局跟阳声韵的不尽相同。

声调仍为平上去入四个,全浊上声派入去声,四声中阴阳二类的界划显现。

方言字音多为吴音、闽音;四川的史照、韩醇的音注里方音大多同于闽音,江西的董衡、萧常则既有同于吴音闽音的字音,也有跟今客赣方音相合的。

知章庄精四组声母合并为一组在宋代分布很广,无论北宋、南宋、北地、南地都可见,是一种曾经流播很广、宋代仍然通用的通语现象;与此相应,这几组声母里塞擦音和擦音之间的交互也是早期通语在宋代通语中的袭用。支微入鱼、鱼支通转从历史分布和现代汉语的分布上看,也是古代的一种通语,但是在宋代明显衰微,通语里受到灰微合流的时音抑制。

(二)重要观点

该成果发现宋人作音和宋人音注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依据对这些现象的考察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1.关于宋人作音的特点

宋人音注中的音切包括引据旧注、韵书音切入注和自作音切两个大类。引据旧注、韵书音切入注有明引、依傍、依傍且解读、旧注新用四类,宋人音注中因袭韵书反切的风气盛浓,从事理上看实属正常:宋音音释多针对文献中的生僻字、异读字,目的是求正存雅,这类生僻字口语并不常用,

异读字之数读口语也难求全,只能寻绎、参照旧注和韵书之音读,此其一;其二,南宋作音者多为方言区注家,意在求通语而去方音,通语之读,很多注家亦未必通晓,亦须依傍通语所源自之旧注、韵书音读,即便有差池,亦尚有据。因为这两个缘由,各家袭用、依傍韵书作音的比例都非常大。其中“依傍且解读”一类,我们称之为“缘切作音”,指出它离析韵书反切的结构,径单取上、下字之时音对应作切的实质和由此造成的“例外”音变现象。“旧注新用”也是我们的发现,指出它所用并非韵书音系的音,而径用此切的时音。我们这些观点的提出,在学界时贤所论反切比对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反切解读的方法,只有读懂宋人音切,才能有效分析比对的结果。

2.关于宋人音注的研究方法

鉴于宋人作音的这些特点,我们指出系联、统计的结果会导致不同性质的音切纠合在一起,而面对其间的种种复杂聚合现象的离析,最终还是得依靠对这些音切的具体分析来解决问题,直接用反切比对、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焦点突出,少纷扰,效率高。至于那些利用系联结果把不同性质的音切视为一体,利用统计的量化标准,目因袭之音为宋代时音主体,而数量很少的时音为个别零星音变,则大谬。这些看似零星的字音,各家不同文本里的、同一地区不同注家里的合而观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背后有一个音系的支撑,这些零碎的时音的特点恰恰是背后的新音系的结构性特点。因此,我们指出,鉴于历史语料反映语音的残缺性通弊,字音检索表达的音系结构属性的价值大于不同字音的存现量。历史字音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字音的音系属性的研究,关键是字音里蕴含的音系结构因素。

3.关于宋代通语

我们依据宋代注家音注里反映的字音整体面貌,发现所谓通语音包括前一个时期汉语某个强势方言音系嬗变、流播而广为传习的旧时音,如知章庄精四组声母混并;包括其时的音系演变中产生的、已经广为取用的新时音,如止摄与蟹摄的重组,还包括韵书、旧注里所注的跟一个字的特殊意义关联的旧读。这些“包括”总起来看就是文人读书所用、经由文教传播语用层面的语音系统。这跟以往宋音通语研究中专注于单纯的一次音系嬗变的结果的描写是不同的。承认实际运用的通语里字音的层级性,更加有利于我们分析宋代语音的结构形态,那些老旧时音虽然在通语的层面上,但是它不属于宋代音变所生成的音系,可以免去诸多纷扰。

4.关于汉语历史音变的节律

    我们在时贤关于汉语不同时期通语基础方言更替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宋音中知章庄精四组声母归一、舌齿音三等字变读洪音韵母表现出来的跟现代北京音并不对应但是跟北方方言及其南播方言都对应的事实,提出宋代以后汉语语音的演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宋代语音接续前代通语的一些音变格局被打破,新的音类组合产生。宋代中原通语跟宋代及其后北方方言的演变之间不是一种贯通式演变,而有不同的演变趋向。跟宋代中原官话贯通的是北方方言、南播北音中音变趋向同、音类合并类型同的那些方言,如知章庄精归一(包括后来受到北方新音变影响而致其在三等韵字前腭化)、轻唇音字以读重唇音拼洪音韵母、果摄开合混一以及与此对应的臻曾梗通山咸江宕摄入声字大混合读o()类的等重要语音形态。在考察知章庄精四组声母归一及其塞擦音、擦音的交互和见组声母读精组这些声类演变以及支微入鱼的韵类归并现象时,也发现它跟宋音的演变具有演变类型的差异:声母的演变具有很强的、跟上古到中古一贯的擦音化演变,而宋音中这些生成的擦音并不被三等韵后面的i介音再次同化而擦音化,而是相反,它们吞噬了i介音,使三等韵变为一等韵。支微入鱼所反映的止摄与遇摄重组的格局在宋代被打破,代之以止摄跟蟹摄重组的新韵类结构格局。二者之间也是节律性差异,而非贯通性演变。

三 成果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整理出来的宋代通语字音弥补了宋音建构中事实的不足,尤其是各个声类、韵类下辖字类的严重缺失。与此相关,对很多字在宋代通语中的读音人们以前都不清楚,该成果提供了众多汉字的宋代音读。

(2)宋人作音特点的揭示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方法的辨正,给人们研究韵书以后的音注提供了参照。对纠正当前反切研究中方法上的偏失也有提醒的作用。

(3)宋代通语观念的提出,既尊重了宋人语用的事实,又可帮助宋代音系演变研究排除这些习用旧读跟音系演变所生发的时音并用杂陈给音系演变研究带来的纷扰。更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揭示了韵书、诗词人用韵、文人音注等语用行为的一致性,揭示了韵书、文人旧注等文教传习这些语用行为在历代通语构建中的作用。

(4)音变节律概念及其相关的演变形态的揭示,把学界时贤讨论的不同时期通语基础方言的更替与在通语语音上的对应具体化,也为现代方言中跨地域、跨方言区出现的同类方音特点找到缘由。

(二)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主要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可为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历史语音事实、音变类型、音系结构形态的参照。对相关人文地理的研究可提供语言事实的依据。

(责编:王小林、王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