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当代苏格兰小说研究

2022年03月15日08:41

南京师范大学吕洪灵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苏格兰小说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BWW045),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王萍、钱程。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国内外的英国文学研究中,英格兰文学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但实际上与之毗邻的苏格兰文学尤其是小说在当代的发展也已成果斐然。当代苏格兰小说创作重振了斯摩莱特、司各特、斯蒂文森等苏格兰小说家曾有的雄风,逐渐形成了较大影响;它不仅走出了狭隘民族主义的门槛,而且自身独特的文学性也更加显著。该成果基于国内外当代苏格兰小说研究成果搭建起的对话平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当代苏格兰小说进行史与论相结合的研究。研究对象限定为以英文为主要创作语言的当代苏格兰小说。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该成果立足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当代苏格兰小说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动态展示它的发展、成就与意义。在当代苏格兰乃至欧美社会格局的宏观背景中,从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视角,具体分析其小说创作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点面结合地对相关小说文本及其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创新做出概括和阐释,深入揭示了当代苏格兰小说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并行的特征,并深刻反映了它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创新精神。

鉴于国内对当代苏格兰小说的研究刚见起色,对于它发展的历史脉络尚需梳理,该成果因而从人们对于苏格兰文学和苏格兰小说的历史质疑入手,分上下两篇进行宏观把握与微观探究的相关研究。上篇侧重于追溯苏格兰小说发展的动因与表现,综述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境遇与发展元素,归纳其在当代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艺术特征,以垒实进一步研讨的基础。下篇的主要任务则是细读探究每一阶段的代表性小说家及其作品,通过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当代苏格兰小说的特征。基于细致的文献考察,该成果将苏格兰小说发展史的客观描述与研究性论述有机融合,既客观地概括总结当代苏格兰小说创作的历史和现状,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真正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在对具体作品进行研读时,没有囿于一种方法或手段,而是结合作家作品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根据作家作品本身的特质选取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当代的批评范式和理论概念,揭示苏格兰小说艺术表现模式,探究文学文本的多重意义,观瞻小说艺术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互动。同时,分析不停留在单部文本内容的表层,而是深入其中,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客观审视苏格兰作家作品,揭示不同作家间的传承与发展,对之进行独立、科学、公正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与批评。

该成果注重把握苏格兰小说发展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关联,客观分析其民族性表现。从苏格兰小说本身的地位演变来看,它的起步晚于英格兰小说,在18世纪末期才有所发展,几乎比英格兰迟了一个世纪。起步晚、语言多、身份杂,还有种种盘根错节的政治历史文化问题,使得苏格兰小说在发展之路上遭遇到种种的麻烦和坎坷。于是,该成果从苏格兰小说本身发展的历程展开考察,探寻其中的原因;结合苏格兰民族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纠结其中的语言问题,解析出它对民族性的超越;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讨论苏格兰小说家身份的多样性和创作的跨文化特征。

在总体论述之后,分三阶段展开对当代苏格兰小说的纵向史料性的梳理与评述。第一阶段以20世纪苏格兰文艺复兴高潮期为基点,探讨70年代以前当代苏格兰小说的蛰伏与发展。文艺复兴对民族精神的在意促发了苏格兰小说家打破传统锐意求新的劲头,他们秉承了“苏格兰式对立”兼容共存的理念内涵,反思政治冲动,冷静思考小说的出路,既关注厚重的历史文化又直面冷峻的现实,改变了人们对其小说乡村性的固有印象,明确了异质共存多样化发展的形势。第二阶段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为其发展的转折和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们在历经去工业化、议会权力下放等事件后,没有苦苦纠结于语言的选择,或者大规模地追求民族主义的表达,而是将民族性思考融入小说创作以更广阔的视野反映苏格兰的现状与问题,探究与现代人的道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主题。他们借助文体杂用等纷繁的创作手段,在现代审美文化的平台上进行文学想象,通过对宏大叙事的建构与解构以拉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营建小说意义的空间。他们的城市想象、地域书写、性别思考等既水平地拓展了对苏格兰内部多样性的描写,又立体地延伸了苏格兰与外部联系的多样性表现。第三阶段21世纪初的十余年则是苏格兰小说确立经典扬帆发展增强国际影响的时期。老骥新秀们在后现代社会没有脱离传统的影响,而是在继承、颠覆与创新中谋求个性化的发展;个人身份、民族矛盾、宗教派系、文化霸权、商业消费等新老主题诉诸小说家的笔端。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书写新现象,并且以不失怀疑的态度,努力地表现艺术和生活存在的多重特征,充分体现出当代苏格兰小说的杂糅性和文化的凝聚力,彰显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综合看来,当代苏格兰小说的创作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社会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反映出苏格兰历史文化的传统积淀和动态发展。

该成果注重揭示出当代苏格兰小说中不同的内容、形式与旨趣,充分反映了其创作中民族性与文学性的互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结合。在对代表性小说家及其作品的微观探析中,灵活运用共同体理论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等理论和概念,根据时代和文本的特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展开作家作品研读。该成果以二战以后50年代的苏格兰小说创作为起点,基本上按照每十年选取一部代表作的策略进行写作编排,突出当代苏格兰小说中具有切实影响力的作品。罗宾·詹金斯20世纪50年代的《摘果人》在战争的背景下对于道德问题进行多层次展现,评述探讨他如何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依托苏格兰高地的自然环境,借善与恶的道德故事,深层地影射了战争、宗教、阶级等现实问题。穆丽尔·斯帕克20世纪60年代的《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斯帕克为数不多的以苏格兰首府为背景的作品,相关分析追证小说中的地理意义,以及对苏格兰小说久而相传的双重性特征的继承发展。威廉·麦基尔文尼20世纪70年代的《多彻迪》以普通矿工为主角,评述立足于家庭共同体关系的演变,通过对《多彻迪》中家庭关系、宗教选择、工友行为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小说如何通过普通矿工家庭的经历而非激烈的劳资矛盾来展现苏格兰工人的集体记忆与社会现实,表现工人的共同体信念在现代社会的凝聚与涣散。苏格兰当代小说的领头羊阿拉斯代尔·格雷在20世纪80年代的扛鼎之作《兰纳克》中运用现实与虚构混淆的后现代叙事手法,构建出复杂的故事情节,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艺术的拼贴重构。评述通过对相关叙事手法的探讨,揭示了作品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格拉斯哥、苏格兰乃至整个文明世界的社会政治生态所进行的呈现与批判,凸显格雷的艺术独特性及其对当代苏格兰小说的影响。女作家詹尼斯·加洛韦的《窍门是保持呼吸》则在苏格兰女性写作方面竖起了一只标杆。她的创作既面对民族问题,也将性别问题提到和民族身份阶级身份问题一样的高度,相关评析即由此展开。欧文·韦尔什20世纪90年代的《猜火车》创造了苏格兰小说的韦尔什现象。相关分析基于90年代苏格兰社会消费和阶层状况,透过后现代消费社会自由与安全的关系视角探析韦尔什对社会底层苏格兰民众的刻画。阿莉·史密斯在21世纪初的《当男孩遇见女孩》蕴示了当代苏格兰文学的发展趋势,评述从其创作观、性别观和苏格兰性等方面展开。通过对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探讨,该成果认为,在当代苏格兰小说发展的各个阶段,作家创作重点各有不同,风格有承袭和发展,各具特色却又彼此关联,不失民族特色谋求多样化发展则是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走向。

通过对当代苏格兰小说史论结合的探讨,该成果辩证地看待它的发展内容与特征,认为它在当代的发展既如其国花“蓟”那般顽强而有韧性,又表现出有异于以往的特征。在历经各种运动的历练之后,它在思想表达、艺术形式方面不时地反映出静态的坚持与动态的改变,坚持的是民族艺术传统风格的延续,改变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不断地致力于艺术创新。它在当代的发展中利用身份与话语的杂糅,逐步多样化地呈现苏格兰民族文化内在的多元性与异质性,及其内外兼修、在书写本民族的同时不断向外看的创作视野。以格雷、斯帕克等为代表的苏格兰作家,在创作中运用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与形式,融合了各种创作元素,让语言本身成为他们创作的介质和内容,使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互文的、既继承又颠覆传统写作形式的活动。同时,当代苏格兰小说创作主题纷繁复杂,涉及多种现实问题。人性本质、道德伦理、城市危机、性别身份和共同体建设等是当今小说家们持久的关注焦点,多重主题的演绎使得当代苏格兰小说极具活力与可阐释空间,充盈了当代苏格兰小说多样化创作的内涵和外延。

该成果进一步指出,苏格兰小说的多样性既具有苏格兰民族特色,也不乏普遍人文关怀气质;它蕴含了苏格兰式对立的传统因素,又融入了当代消费社会种种张力元素,使得其矛盾对立的传统特征更加复杂化,也使其在纷繁多姿的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苏格兰小说的发展现状表明,任何地域或民族的文学创作成就并非取决于地界的宽广和民族的大小,而更多地在于利用自身的特点打破视野的局限性,确立艺术创作的个性;而且,它不仅要拥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也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在充分展现民族文学创作独特性的同时,构建开放而多样的意义空间。

三 成果的学术价值

该成果运用当下的批判理论对当代苏格兰小说相关文本和文学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当代苏格兰小说做出自己的阐释和批判性思考,这不仅为人们认识苏格兰文学以及文学的民族性、文学性与社会性提供研究思路与路径,丰富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而且可以为学界对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化建设的探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