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史纲

2022年03月11日14:38

华中师范大学王树福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0CWW008),最终成果为专著《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史纲》。课题组成员有:涂慧。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俄罗斯文艺对20世纪中国文艺创作、思想探讨和文化建构,尤其是1949年以降的文艺实践,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历史遗产。清理辨析1956~2010年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的表现、理念、嬗变、特点和影响,有助于正确把握当代俄罗斯戏剧的发展变化和艺术成就,深入了解当代俄罗斯戏剧的思想成就和文化价值,而且能对“解冻思潮”以降的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有相对客观的历史认知,对苏联时期的文化演变提供戏剧观察的有效视角。

由于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充满历史的特殊性、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深入参与当代俄罗斯的文化建构和思想探讨,与社会历史发展有着某种程度的同构性。其多样复杂的审美创作、理论探讨和舞台演剧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种种社会冲突和文化矛盾;其多元个性的戏剧创作和文化建构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历史过渡期的文化特点和思想特征。这对处于当代转型期的中国当代戏剧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域外视角、理论资源和实践范例。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成果主要系统研究1956~2010年从“解冻文学”到21世纪之初的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谱系,不仅深入分析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的嬗变转型,呈现其外在形态、发展谱系、重要现象和时代特点;而且在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文学潮流和文化思潮演变中,关注当代俄罗斯戏剧的导演理念和舞台实践,总结当代俄罗斯戏剧呈现的规律性特点。除“绪言”和“结语”外,该成果主要由八章构成,分别从问题术语、演变形态、思潮表现、传播接受、特征本质五个不同层面分析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的发展脉络。

(1)“当代俄罗斯戏剧”主要指涉伴随“解冻思潮”兴起至20、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中,发生的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学现象和演剧实践,一种体现俄罗斯文化的精神现象和思想行为。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研究应当采用个案与群体结合的研究视角、文学性与演剧性兼顾的研究路径,以呈现其整体特色、谱系形态与具体表现。

(2)当代俄罗斯戏剧源流始于“解冻文学”,继而发展形成众多戏剧思潮和现象:从“解冻”到“停滞”时期的“万比洛夫派”戏剧,从“停滞”到“改革”时期的“新浪潮”戏剧,从“改革”到“重建”时期的“新剧作”现象,以及从“重建”到“新生”时期的“新戏剧”现象。当代俄罗斯戏剧体制实现了从国家计划体制向商业消费机制的转型,其物质载体(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出版社团、剧院组织、戏剧奖项)发生重大转变,带来社会阅读趣味的转向和戏剧机制的变化。由此,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主流与边缘、官方与民间、本土与外来等因素中不断发展,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组成五彩斑斓的戏剧图谱和异彩纷呈的文学地图。

(3)作为当代俄罗斯戏剧主潮之一,现实主义戏剧伴随“解冻思潮”而产生,不断实验持续至今。1956年至20世纪60年代的现实主义戏剧主要以道德伦理剧、家庭生活剧、社会纪实剧等类型为主,涌现出阿尔布卓夫、罗佐夫等经典剧作家,呈现追求真实、探究心理、注重道德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从外部形式到内在理念逐渐嬗变的总体趋向,由此改写并在戏剧美学、戏剧主题、人物形象、艺术风格、戏剧手法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此后戏剧的嬗变与转型。1970~1980年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则主要以家庭生活剧、道德伦理剧、社会政论剧等类型为主,涌现出沃洛金、万比洛夫等经典剧作家,形成既延续“万比洛夫派”传统又呼应西方先锋剧的“新浪潮”戏剧,呈现注重道德心理与内向化趋势加强、探究艺术手法和关注戏剧哲理的双重趋向。作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的艺术呈现,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戏剧思潮既折射着当代俄罗斯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也反映着时代话语的重组与戏剧理念的裂变。

(4)作为当代俄罗斯戏剧主潮之二,后现代主义戏剧出现在1980~1990年代,伴随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公开化和合法化而兴起,在主题思想上揭露社会黑暗、解构崇高神圣和官方主流意识,在艺术手法上采用戏仿、互文、游戏、镜像等先锋手段,在戏剧风格上呈现多元杂糅等总体趋向。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开创者,维涅·叶罗菲耶夫通过文学创作解构“崇高理想”,戏谑现实,带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作为成功建构作为自足文化现象的戏剧艺术的作家,尼娜·萨杜尔通过经典文本的借用和语言风格的建构,来解构主流意识探讨形而上思想。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创作方法、美学理念等因素契合着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美学理念,并通过文学创作沉淀下来,成为必不可少的创作养料和批评资源。

(5)作为当代俄罗斯戏剧主潮之三,新现实主义戏剧兴起于1980~2000年,主要表现为“女性戏剧”的先锋创作与“视觉剧”的跨界杂糅。女性戏剧更多关注生与死、爱情与家庭、道德与伦理等私人主题,借鉴多元技巧和艺术手法,形成视角多变的叙述特色和多元杂糅的戏剧风格;视觉剧有幻觉剧、艺术家剧、实物剧与木偶剧、设备剧与漫游剧、视频与媒体剧以及露天公开剧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鲜明的跨界特性、先锋的实验倾向、杂糅的综合品性。新现实主义的诗学核心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对人物形象的多样塑造,对真实诗学的变异诉求。在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间或之外,新现实主义戏剧大致保持着一种平衡的动力机制和自为的文学场域,不断吸收来自各方的有益成分和艺术手法,对现实世界做出不同于二者的艺术反映,形成既介乎二者之间又与二者不即不离的体裁风格,其本质上属于现代主义美学范畴。

(6)作为当代俄罗斯戏剧主潮之四,“新戏剧”潮流主要出现在苏联时期俄罗斯戏剧界,以留比莫夫卡戏剧节为载体,以“留比莫夫卡之子”为中心,以“词句转换”(即维尔巴基姆)为手段,以真实美学观、强烈现实感、深切人道感和先锋艺术感,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定期记录,对各色人物制做了比较真实的各种模像,进而触摸到变动不居的时代脉搏。“新戏剧”改写着当代俄罗斯的戏剧谱系和戏剧理念,其生成发展、蔚为大观和多样化的话语实践,与20、21世纪之交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紧密相连。从主体性的凸显到个体化的张扬,从国家体制的保护到商业利益的竞争,当代俄罗斯戏剧话语大略经历了一个解构崇高和逐次降解的过程,显示出世纪之交政治乌托邦向文化反思的艰难转型,呈现面对市场新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戏剧话语向大众美学渐次妥协的幽微路径。

(7)当代俄罗斯戏剧导演群体主要以卡·金卡斯、亨·亚诺夫斯卡娅、列·多金、阿·瓦西里耶夫等“七十年代导演”为中坚力量,戏剧演员群体以奥·缅什科夫、康·拉伊金、彼·谢马科、叶·米罗诺夫、嘉·丘尼娜等为主要代表。其戏剧实践在文学性层面上主要体现出理念的形而下化、范式的内向化、人物的弱小化、空间的狭隘化等倾向;在演剧性层面主要体现出舞台的试验性、导演的核心性、表演的先锋性、冲突的静态性等特点。当代俄罗斯戏剧理论和剧场实践形成批判舍弃与肯定承继互补、心理分析与社会分析融合、反映现实与描绘远景同在、文学性与演剧性兼有的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戏剧图景。由此,这种话剧导演创作与舞台表演转型,既直接影响着当代俄罗斯戏剧实践的实验与更迭,也强烈呼应着当代俄罗斯话剧理念的发展与嬗变。

(8)在半个多世纪的跨文化传播和跨语际实践中,当代俄罗斯戏剧的汉译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呈现充满意识形态纠葛、文学艺术魅力和主体接受传统的多重面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俄罗斯戏剧出版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色彩,黄皮书和批判册子等“内部出版物”成为时代标志;八九十年代呈现戏剧集与电影剧本并重、戏剧经典与艺术审美同在的时代特色;21世纪之初则呈现剧作选与专业期刊联袂、戏剧经典与戏剧新貌共生的时代趋向。其中万比洛夫在中国大略呈现三种别样而生动的面向:其一是以译介为主,注重剧作的文本面向;其二是以舞台为主,注重剧演的舞台面向;其三是以研究为主,注重学理的思想面向,成为管窥当代中俄戏剧/文化关系、文化传统特点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的一个范例标本和典型缩影。

就本质而言,当代俄罗斯戏剧与当代苏俄的社会—历史变迁,在时空和文本范畴等层面上有明显的多重关联,整体表现出本土与外来相互碰撞、传统与先锋融合渗透、实验与探索交互作用的态势,呈现逻辑性、开放性、矛盾性和意识性四个时代特点。作为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戏剧与“白银时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民族传统戏剧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与苏联戏剧有着复杂纠葛,与当代欧美戏剧有着或潜或显的对话关系。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实质乃是审美现代性的俄罗斯变体之一,以当代俄罗斯社会问题和历史发展为平台,表达俄罗斯独特的民族主义理念和当代国家意识,以此来对抗或回应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价值,进而为俄罗斯民族和国家未来寻找发展路径。

三 成果的重要观点

(1)四个相对独立阶段。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大致先后经历了思想解冻期(1960~1970年代)、发展承传期(1970~1980年代)、多元剧变期(1980~1990年代)、转型新生期(1990~2010年代)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在戏剧创作、戏剧导演和戏剧表演等层面都涌现出众多经典艺术家,其文化学背景、本体论特征、发生学缘由以及文本学表征各不相同又各有交叉,进而形成相互之间的多样关系和彼此之间的隐蔽关联。这不仅基本囊括了当代俄罗斯戏剧的主要内容,比较充分显示出其在发展和嬗变过程中的规律与范式,也大致与当代俄罗斯文艺思潮的发展和当代俄罗斯文学的转型呈现彼此彰显之特色与彼此同构之关系。

(2)四种戏剧主潮与现象。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主要包括现实主义戏剧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戏剧思潮、新现实主义戏剧和“新戏剧”现象四种特色鲜明的戏剧主潮。其中以现实主义戏剧思潮为主导,以其他戏剧思潮为呼应,以社会反思、思想启蒙和个性觉醒为指归,其嬗变发展过程经历了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其相互关联并非前后相继截然不同,而是互有重叠彼此互渗。从“解冻时期”的冰雪初融到“停滞时期”的异代承传,从“改革时期”的高呼雅唱到“世纪之交”的老树新枝,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不断探索试验,逐渐嬗变转型,与社会态势、历史现实、文化思想和话语意识遥相呼应,彼此彰显。

(3)四个主要时代特征。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的时代特征大致有四:其一,新的历史性和逻辑性,即作为现代性价值核心的人的价值发现和意识觉醒;其二,充分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其与欧美戏剧的双向关系具有多元性、持久性和紧密性;其三,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态势,其发展、嬗变、转型在传统与反传统、本土与外来之间不断摇摆;其四,比较明显的意识性特征,其创作与剧演与当代俄罗斯的社会态势、历史现实、文化思想和话语意识遥相呼应。

(4)四种不同戏剧联系。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与“白银时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民族传统戏剧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与苏联戏剧有着复杂纠葛,与当代欧美戏剧有着多种对话关系。其实质乃是以当代俄罗斯社会问题和历史发展为平台,表达俄罗斯民族主义理念、当代国家意识和个性人道主义价值,以此来对抗或回应源自欧美的现代性价值。

四 成果的创新之处

该成果的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1)个案分析与群体考察相互结合。该成果主要研究1956~2010年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发展谱系,深入分析戏剧思潮的嬗变与转型,呈现其外在形态、发展谱系、重要现象和时代特点;在当代社会思潮、文学潮流和文化思潮演变中,集中关注当代俄罗斯戏剧名家名作,总结当代俄罗斯戏剧创作的规律性特点。

(2)系统梳理当代戏剧思潮断代史。该成果在俄罗斯文学史和文化史背景中,将1956~2010年的当代俄罗斯戏剧视为相对完整的阶段,在中国学术界首次对其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呈现其历史谱系和嬗变表现,分析其代表人物、文本特色和演剧实践,总结其演变规律和文化价值。

(3)文本分析与演剧实践同时兼顾。该成果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史谱系中,既关注当代俄罗斯戏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也瞩目其舞台实践和运行机制,呈现其整体性、互动性和统一性。

(4)审美认知与思想启蒙并置审视。该成果在俄罗斯思想史背景中,以现代性眼光审视当代俄罗斯戏剧思潮,客观评价其谱系、成就、价值与特征,呈现其与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之间的复杂互动,与当代欧美戏剧之间的多样联系。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