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纪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就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和学科建设进行研讨交流,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出席会议。文科各学部、各院系负责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负责人,文科部分学术刊物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副校长王博主持。
会议现场
邱水平讲话
郝平讲话
刊物和院系负责人代表发言
郝平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他指出,总书记的这封重要回信和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与五年前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树牢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回应时代呼唤提供了重要指引;深刻阐释了学术期刊在繁荣学术研究、增进学术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坚守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阵地、办好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发布平台指明了方向。
郝平强调,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大力弘扬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光荣传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包括期刊在内的各类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平台,为建设中国特色、北大风格、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与会文科部分刊物负责人和院系负责人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进行了交流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认为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指明了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努力方向和评价标准。《国外文学》主编刘锋注意到回信中“中国”和“中华”两个词出现了多次,可见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用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外国文学研究要坚持中国视野,作出独立判断。《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介绍了期刊出版和发展情况,表示要加强期刊建设、提升期刊品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西域文史》主编朱玉麒介绍了近年来的办刊情况,表示将努力开创丝绸之路研究新境界,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作出贡献。《国际汉学研究通讯》主编刘玉才认为,要始终坚持强调学术品质的标准以及国际期刊的定位,积极参与交流共建,打破西方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的垄断。《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认为,要大力倡导问题导向的研究,关注中国现实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总结对世界各国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发出中国声音,作出中国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认为,要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学术交流,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穿透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
邱水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是继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之后,面向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的又一次重要指示,也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今天的座谈会就是要进一步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充分转化为推动北大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和办好高水平期刊的强大动力。
邱水平对学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期刊建设提出要求:要把握时代机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北大风格、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弘扬北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的历史底蕴;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北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事业的繁荣发展。
邱水平强调,面对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的指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北大力量。
来源:北京大学